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9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光绪二十二年(1896)安徽巡抚邓华熙以及光绪二十八年(1902)安徽巡抚王之春向光绪皇帝所上的关于创办求是学堂和安徽大学堂的两份奏折,一直未能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细微探讨和剖析这两份奏折.将有助于从源头上了解安徽大学在创办之初的原因及其艰辛历程,对更清晰地透视安徽教育和社会的近代化,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2.
蒲安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使节,由于他本身是美国人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他主导下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以平等身份签订的条约。从蒲安臣的经历以及《蒲安臣条约》看出:晚清美国的对华政策往往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融的产物,而清政府则希望利用美国相对于其他列强对中国的善意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蒲安臣条约》在劳工、留学等方面对日后的中美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3.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行政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机构改革中突显的行政伦理价值观入手,分析了新一轮改革提出的伦理建设:要求及存在的伦理建设障碍,并相应地提出了行政伦理的提升途径。  相似文献   
64.
艾滋病人违法问题现状及解决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艾滋病的流行,艾滋病人犯罪已屡见不鲜,而对于艾滋病犯罪难以立法、难以收押、难已量刑已成为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瓶颈。本文通过对艾滋病违法犯罪成因及现状分析,指出了艾滋病犯罪问题面临的困难,并对艾滋病收押情况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解决艾滋病犯罪问题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65.
修复性司法(Restorative jusfice)理论的提出及实践,虽然不过三十年,却以其崭新的法治理念和创新的司法模式,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或者矫正性司法相对应,修复性司法更加注重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更加强调当事人与社区的参与,更加强调社区及人际关系的和谐。该理论对于修正传统型司法的弊端,顺应和谐型社会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借鉴和吸纳修复性司法的合理内核,反思和矫正传统型司法在实践中的不足,全面推进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是当前检察理论研究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6.
1997年香港回归后,美国全面取代英国,深入介入香港事务。美国介入香港事务既有维护美国在香港政治经济利益的理性考虑,也有美国国会的强力推动。同时,美国国内涉港活动的各种社会力量在美国介入香港的行动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作为美国的介入对象,香港自身所具有的国际政治经济二元特征和港人身份与政治的二元认同特征也使美国尽力渗入香港内部扶持香港反对派。以上四种视角比较全面地探悉了美国介入香港事务的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67.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是国际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其实质是国内法在国际交往关系中占居何种地位以及国家如何在国内执行国际法。本文在回顾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较客观地揭示了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8.
今年8月3日,乌克兰总统尤先科提名亚努科维奇担任总理;4日,乌克兰最高苏维埃(议会)予以批准,持续数月的政治僵局随之暂时得以化解.两年前,惊心动魄的"橙色革命"让亚氏梦寐以求的乌克兰总统宝座"竟得而终失";两年后,各色政党争相亮相的议会选举,几经周折,又使他执着追求的总理职位"竟失而终得".  相似文献   
69.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hanges in the demand for and supply of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in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 New Institutional Sociology (NIS) is used to argue that pressures from specific stakeholders stimulate organizations to produce particular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The article distinguishes three groups of stakeholders (i.e. funding bodies, statutory boards and purchasers), and elaborates on the performance dimensions these stakeholders are interested in. The group of funding bodies, with their interest in financial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us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group of stakeholders. However, statutory boards and purchasers are gaining importance as a result of recent public sector reforms, which include decentralization, marketiz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ti‐corruption programs. As a consequence of pressures coming from these stakeholders, new performance dimensions, such as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ervices and the political governance structure, will be added to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PM) systems. Whether these and other—often more traditional financial—performance dimensions will be balanced and integrated throughout organizations depends on the power positions of the various stakeholders. The argument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intend to stimulate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in LDCs to design and redesign PM systems as a response to changing stakeholder interest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0.
倪霞 《理论月刊》2005,(4):89-91
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当代社会秩序正经历着历史性转轨。西方不少学者认为,稳定的社会秩序需要良好的信任关系。信任问题日渐成为学人关注的理论焦点。许多学者立足于自身的研究领域,对“信任”做出了各种定义,但“信任”本身是什么,并未达成共识。本文撷取卢曼、甘贝塔和吉登斯等学者对信任概念的理解,在深入分析这三种定义各自的优长与不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在活动的意义上”理解“信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