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俄罗斯新能源外交及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9·11”后 ,国际能源市场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的重新崛起和能源外交的积极展开。目前 ,俄罗斯以“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为总体思路 ,以加强油气管线建设、吸引油气投资、占领国际市场、培养能源外交干部为手段全面拓展能源外交 ,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地位显著上升。这必将对国际能源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2.
国际石油战略格局与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未来,国际石油战略格局可能呈现美国主导、供应方三分天下的局面。在新格局下,产油国与石油进口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与矛盾分歧相互缠绕,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既斗争又妥协将成为其相互关系的主要特征。中俄能源合作是中国能源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的重要一环。在普京第二个任期,俄罗斯能源外交将进一步得以强化,目标将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手法更加多样。尽管近年来中俄能源合作经历过一些波折,但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33.
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矛盾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开始了全面的社会转型进程。但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并未实现其政治精英的理想预期,而是引发了诸多的矛盾与问题。政治上,新国家体制的建设既缺乏周密设计的制度安排,又没有对民主观念充分尊重的政治文化,导致政局动荡,权力危机频发;经济上,全面私有化并未导致自由市场经济的建立,寡头坐大与国家资本主义的较量表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最终成型;社会上,权力重组并未根除旧体制的“顽疾”,新包装下所进行的实质上的“精英延续”使很多旧的管理模式与风格仍然保留在新体制中;外交上,“国家身份”的模糊使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俄罗斯的转轨之痛对任何一个社会转型国家都是应该警醒的教训。  相似文献   
134.
虽然俄罗斯与北约在反恐怖主义问题上找到了“共同语言”,但双方长远利益仍存在无法弥合的分歧  相似文献   
135.
物权法的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科学、合理、现代化的物权法,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立法的重点课题。本文选取法律经济学的独特视角,以现代产权理论观照物权法的经济意义,对其内在逻辑、发展趋势等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物权立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6.
权力交接与俄罗斯未来走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2008年岁末年初,俄罗斯相继迎来杜马和总统选举,这是普京执政八年来俄重要的权力交接,将决定俄未来国家走向.普京致力于确保政权交接后治国方针的连续性,以最终实现强国战略:政治上,在确立普京"民族领袖"地位、延续强权总统体制的同时,确立"政权党"独占鳌头的政党体制并精心进行人事布局,打造忠诚团队,形成"梅普配"的权力运作模式;经济上,在强化国家对战略行业的掌控,以能源和高科技为支柱形成竞争力、提升创新力以带动经济复兴的同时,确定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并为下任总统做好"账本";在对外政策上,普京为"一个无须害怕或讨好西方就能生存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奠定了基础",俄摆脱了对西方财政依赖,彻底改变了受制于人状态,并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国际战略观.未来四年,俄罗斯将仍在"普京计划"的框架下继续实施强国战略,但前进的道路上也面临着一些风险.  相似文献   
137.
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或者其他限制车辆出行的方法,不仅涉及面广,而且涉及诸多利益之间的冲突,同时,应当常态化或者不应当常态化的观点及其理据都未免过于简单化。在中国社会大步迈进法治化的今天,惟有以法治的思维、人权保障的理念,将其纳入法治的轨道,方可获得妥善解决。为此,本刊特约请四位学者从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和民商法学四个方面,对这一社会各界瞩目的问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138.
李渤博士托我为其新著《俄罗斯政治与外交》作序,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件力所不逮的事情。大凡为人作序者,不是名人大家、高官首长,就是业界泰斗、学问导师,而我一介平平书生,实在是不敢为之。但无奈难却李博士的盛情,我也不得不班门弄斧,权且将拜读李博士大作的感受和自己研究俄罗斯问题的一些心得做些梳理,既是完成李博士交付的任务,更是找出自己研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9.
大城市危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危机管理已是国际社会的热门话题,而大城市危机更是"热门中的热门"。如今年7月北京突降暴雨导致城市交通局部瘫痪,上海等城市也同样因暴雨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联系国外莫斯科地铁爆炸案和马德里的"3·11"恐怖事件、去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韩国大邱地铁火灾、8月美国、加拿大停电,甚至更早的美国纽约遭遇的"9·11"恐怖袭击等等,一连串的大城市危机事件令人目不暇接,有些学者甚至断言"大城市危机时代已经来临"。究竟什么是大城市危机与危机管理?大城市危机接连不断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国际社会怎样防范大城市危机,而我国面临的大城市危机形势又将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的学者举行对谈,希望这一扩展国际问题研究领域的尝试有助于扩展您的视野和深化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0.
“严打”的法理学思考□冯玉军张超人类在发明刑罚之时就设想它具有威慑效应。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威慑罪犯不再犯罪和儆戒他人不去犯罪是人类发明刑罚的重要目的之一。[1]因此,有关刑罚轻重宽猛适度与否的争论便始终与人类社会及其恶性行为的出现相伴随。在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