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作为城郊被征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的"城边村"虽然在建筑景观、社区环境等方面已经与周边城市社区差别很小,但由于居民的社会网络、生活方式等仍然普遍维持着原来的乡村习惯,实质上只是披着城市外衣的新式城中村。相比传统城中村高度异质化的社会结构,新式城中村集中安置的居住空间特点及区位劣势导致其社会结构的同质化程度非常高。上述居住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特征在邻里效应的作用下,有可能被固化为群体的空间身份标签,最终诱发居住隔离。而居住隔离的萌发则会进一步强化邻里效应,使这一群体从被标签化走向整体的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2.
保障房的空间布局是影响住房保障政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大城市在保障房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选址偏远、集中连片和配套设施滞后等特点,造成了保障房社区居民居住空间和社会地位的双重边缘化,引发或加剧了社会分层的标签化、贫困的聚集与再生产、纵向社会流动不畅等问题,最终成为居住隔离现象的催化剂。鉴于此,应围绕推动多元混居这一基本目标,制定相应的治理与协调对策。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阶层关系、居住空间格局、还是居民的心理接受程度,都具有推广多元混居模式的先天优势。  相似文献   
13.
推行"营改增"政策目的是减轻企业税负,避免重复征税,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然而,"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产生了一系列政策溢出效应,对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分配格局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本文借助于府际间政策执行沟通模型,归纳了"营改增"政策执行中所涉及的各利益主体及其利益格局变化,初步探讨了"营改增"政策对当代中国的府际关系,尤其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研究认为,"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如果不能及时完善地方财税体系、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会更加依赖中央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将有可能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型国家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机制主要包括行政监督、财政控制、法律规制和政党控制.这其中,财政控制因为适应了地方自治和民主化浪潮的时代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政治安全与行政效率,已成为多数成熟国家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增强中央政府控制力的基本手段.财政控制的具体技术手段很多,但核心的手段是转移支付.虽然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依赖程度已相当高,但由于现行转移支付制度本身夹杂着过多的政治妥协因素.因此并没有较好的发挥增强中央政府控制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进入帝国时代以后,由于合法性资源的严重缺失,中国历代王朝不断加强吏治,竭尽所能加强王权力量,以求全面控制帝国官僚体系。"重权力归属、轻权力运作"的基本思维模式最终积淀为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对当代中国政府发展模式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