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让公共服务惠及穷人:中国城市医疗救助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580个基层实施单位的调查,全面分析了我国城市医疗救助体系实施情况,结果发现,其实施以事后救助模式为主导,但这种模式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相当一部分地区限于大病救助,这一做法不利于提高贫困人群的医疗服务可及性,并且不同地区在启动经费和行政经费的安排上苦乐不均。  相似文献   
22.
森林火灾具有突生性、危害性和难处置的特征。既有基层林火治理依赖于以命令与控制为特征的行政机制。乡镇政府以及相应的治理人员负担沉重,体现在林火散发防不胜防、散火扑灭疲于奔命。基于社会治理的治国理念并借鉴国际公共治理变革前沿理论,本文构建了行政引领型社群治理的分析框架,探索更具敏捷、适应和韧性特征的基层护林防火治理之道。以S省省级护林防火示范乡镇青林镇为案例,本研究发现,乡镇政府通过行政介入、行政赋权、行政监督的方式,在原本社群机制近乎完全失灵的社区创设社群公共议题,培育社群社会资本,整合社群规范制度,激励社群公共参与,实现了行政机制与社群机制的互补嵌合,达成了护林防火的社群善治。本文展示了行政引领型社群治理的理论逻辑及其在中国乡村基层护林防火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借此超越奥斯特罗姆多中心治理理论并践行社会治理理念,探索行政力量是否有可能在社群治理难以自发演进形成的境况下授权赋能社区,激活社群机制。  相似文献   
23.
突发性疫情的公共治理所面对的是一种未知的、不确定的事务。知识的增进、分享和使用,是其完善的动力之源,这一点在早期预警系统中尤为重要。对于疫情知识的增进来说,唯一可靠的承载者是科学家和专业人士,科学(专业)共同体社群机制的正常运作,是知识增进、分享和使用的保障。面对科学认知尚不完全明确并在不断变化中的突发性疫情,行政力量和行政机制的一统天下,常会呈现治理失灵。引入社会治理的理念,让科学(专业)共同体以独立自主的方式发挥社群机制,不断增进对疫情的科学认知和风险判断,并在公共行动的决策中发挥知识的力量,是早期预警体系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药品价格体制的改革雷声,之所以令人感到意外,并不在于季节性。事实上,价格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在医改领域长期受到漠视或忽视。在我看来,中国新医改的核心和重点,在于去行政化。具体而言,政府对医疗服务的行政管制,很多完全没有必要,应该彻底解除;即便确有必要的政府管制,也应该改革管制的制度和措施。简言之,解除管制和重新管制应该成为中国新医改的主要抓手。这其中,价格体制改革理应成为新医改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5.
作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资源,财政性社会支出的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基于2007和2008年地级市数据,本文发现地级市间人均财政性社会支出很不均等,基尼系数为0.336和0.313。计量分析表明,人均财政支出、财政依赖度、城镇化、国有就业比重与人均财政性社会支出正相关。回归方程的不均等分解发现:人均财政支出、城镇化等结构性因素是不均等的促增因素;2007年地区差异是促增因素,而2008年随着中部"福利赶超"而转为促减因素;财政依赖度发挥了首要但有限的均等化效应;国有就业比重在2007促减因素,2008年几乎不发挥影响。研究的政策意涵是中央政府应将体制性改革置于优先位置,而短期内改革财政转移制度、加强财政横向公平有助于促进财政性社会支出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26.
本文发现,县级财政筹资责任的加重,不仅是医疗救助公共财政纵向失衡的直接原因,而且还加剧了省际医疗救助筹资水平的横向不平等。中央转移支付仅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起到有限的"拉平"作用,在西部地区作用有限,而省级中央政府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均等化作用。因此,要解决医疗救助财政纵向失衡的问题,并推进其横向公平性,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中央转移支付拉平效应的精准度,另一方面要不断强化省级政府的筹资责任,提升省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能力。  相似文献   
27.
顾昕 《学习与实践》2006,(8):104-110
由于医疗保障不健全,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下降。2005年,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开始在全国推开。在试点中,绝大多数城市沿袭了扶贫济困的思路,着重对少数因大病致贫的家庭给予接济。少数城市则采取了综合型医疗救助模式,致力于为所有贫困人群提供医疗保障,让他们有能力看病治病。后一种模式注重维护贫困人群的健康,帮助他们提升自己改善生计的能力,是一种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思路,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极为有益,值得提倡。推进这一模式,所需财政拨款不过约108亿元,完全在各级政府的财力可承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8.
从劳动与福利制度的差别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呈现出美国的自由主义模式、德国的法团主义模式、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与日本的福利社会模式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四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在不同的方面呈现出各自的优越性。由于独特的制度遗产,中国在劳动与福利制度转型中,不同的类别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建立一套统一整合的制度,从而增强经济治理的透明性、有效性与可预见性,是我们当前的目标与任务。  相似文献   
29.
泰国的医疗救助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对于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泰国医疗救助的具体内容及其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并对目前我国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矫正政府与市场双失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医疗资源的配置主要由市场来主导。市场化的配置机制致使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滞后,对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公平带来不利影响。与此同时,政府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有限投入也跟随市场力量大量流入级别高的医院。医疗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政府正确地矫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不足,大力推进城乡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