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3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2007年,党的十七大在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中,明确提出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既为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重要路径和重要措施。如何衡量我党创先争优活动是否落到实处,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呢?最根本的应该是群众的满意标准。  相似文献   
52.
公共政策产出存在多种机制:政府主导的“内生型”、公众有限参与的政府“回应型”、多中心治理下的“网络型”等。多种政策产出机制在各民主制国家都是并存的,只是由于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同,三者所占比重不等而已。在治理理论成为一种政治思潮的今天,多中心的“网络型”政策产出机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关注。这既给传统的政策产出机制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也使得该机制的不足得以暴露,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政策产出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公共政策产出存在多种机制:政府主导的"内生型"、公众有限参与的政府"回应型"、多中心治理下的"网络型"等。多种政策产出机制在各民主制国家都是并存的,只是由于民主政治发展程度不同,三者所占比重不等而已。在治理理论成为一种政治思潮的今天,多中心的"网络型"政策产出机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关注。这既给传统的政策产出机制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也使得该机制的不足得以暴露,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政策产出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在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作为直接委托人,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对公共企业进行管制和规控,使其对政府负责,但作为间接委托人的公民却无法直接行使最终委托权,使公共企业对自己负责。由此,公共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公共服务”与“经营营利”、“公共利益”与“团体利益”、“国家责任”与“公民责任”等多重价值的排序和选择。如果选择不当,便会陷入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治理体系的目标。这是对过去所称谓的"社会管理"模式的一种超越,这种超越不仅仅体现在治理理念上,更体现在对国家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置上。由于受传统计划思维惯性、"政府本位"政治文化及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目前总体上还处于"社会管理"阶段,至多处于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过渡阶段。因此,如何保障社会公共事务由管理模式向治理模式的快速、平稳过渡,成为我国建立现代治理体系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要实现向社会治理模式的快速、平稳过渡,首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建构"权威"多中心的社会结构这一社会治理模式存在的基础。这需要一方面大力培育公民社会,另一方面确立现代的治理理念,同时还需要羁束政府的公权行为。  相似文献   
56.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群体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和推进速度.政策敏感性的培育和提升在我国当前涉农政策密集出台和发布的背景下,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因此,需要对农民的传统行为模式进行认知与反思,对农民在政策环境下的匹配行为模式进行期待,同时调适和保持农民行为模式与政策环境的互动.  相似文献   
57.
基于政府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对公共事务的介入程度,可以将社会管理模式分为三种:政府一维单向度的管理模式、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模式、社会自治模式,其中,社会自治模式又可分为他组织主体治理与自主组织治理两种次生模式。三种治理模式各具特点和优势,都有自己适合和无助的公共问题情景。自主组织因其主体间的民主化、平等性及利益共同体的性质,在类似于"公共池塘"的利益共攸社会公共问题的治理上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同时,也因自主组织权威的非法定性、主体利益的分散性,以及对于公共问题的可治性等原因,在其构建及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境。  相似文献   
58.
政策公共性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基础、权威性的关键和政策评估的根本标准,是公共政策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但现实的政策过程中,政策公共性缺失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从政策系统组成的角度分析政策公共性缺失的原因,以期为相应对策的选择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59.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机制,如何协调这两种治理机制,更好地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0.
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都是在我国总体政治框架下运行的社会治理机制,两者具有统一的社会目标--社会治理。只是前者对社会的治理是一种有意识的法定行为,而后者是在满足自我需要的基础上,进而推动社会治理目标的实现。如何协调两种治理机制,更好的发挥整体社会治理效果,是建立科学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