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96篇
中国共产党   124篇
中国政治   146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9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知行合一,就是要从听到耳朵里到听到心里,从动心到决心,再到实践,再到反思升华。 大多数人从小学到大学,甚或从幼儿园到博士,人生四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最朝气蓬勃的一段时光是在校园度过的;现在我们依然强调学习,推进学习,激励学习,为什么?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22.
23.
宁林  潘星明 《人民论坛》2014,(2):143-145
大学生入党动机是否端正,事关其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以及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与战斗力.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共同影响,部分“9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出现了偏差,值得注意.文章着重论述“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偏差的表现与成因,探讨如何引导他们纠正偏差端正入党动机.  相似文献   
24.
正在她的调解下,夫妻反目者破镜重圆,邻里成仇者握手言和,打架斗殴者化干戈为玉帛——高仲群梳着一头齐耳的短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闪烁着睿智、机敏和自信。从1990年成为人民调解员开始,高仲群在调解工作岗位上走过了20多年风雨坎坷。苦学本领情法交融化干戈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高仲群担任原岑溪县樟木镇(现为岑溪市岑城镇)妇联副主席,从下村为妇女调解家庭纠纷开始,初步接触了调解工作。有一次,高仲群下村回家的路上,一农妇拦住她,一定要送一袋花生给她。原来之前,高仲群成功的调解使她夫妻俩重归于好。还有一次,  相似文献   
25.
张宁 《法制与社会》2014,(18):255+257
新《刑事诉讼法》第79条对逮捕条件进行了修改,其实质是对逮捕必要性条件的修改,这使得逮捕有了更加明确的适用条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逮捕必要性"的随意判断,然而该条规定也存在条文模糊难以适用、配套机制不健全等不足。本文立足于基层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审查逮捕的工作实践,从审查逮捕条件中"社会危险性"的运用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完善对逮捕条件的适用,发挥逮捕这一严厉强制措施保障刑事诉讼目的的价值追求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26.
张书宁 《政府法制》2014,(27):31-31
托马斯·卡莱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1834年,他开始动笔撰写《法国革命》,奋战了400多个日日夜夜,总算完成了大部分文稿.卡莱尔对文稿很满意,但也想听听别人的意见,便把自认为最精彩的章节寄给了好友穆勒.  相似文献   
27.
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出个人理想不断得到加强,社会理想日渐弱化的趋势.本文通过阐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大学生理想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理想教育的必然性及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8.
本文通过模拟试验,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白炽灯分别在开灯和闭灯状态下撞碎时形成的钨丝热断痕迹及冷断痕迹。研究显示出钨丝在开灯时的热态和闭灯时的冷态下断裂,具有显著不同的断口痕迹特征。本文为刑事案件的侦查和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9.
宁立成 《河北法学》2011,29(1):79-83
检举权是个人或者单位向有关国家机关报告他人违法行为的权利。检举经历了从义务到权利的发展。对于检举存在的一些误解需要加以认真分析思考。检举权的法律价值在于: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权力制约和法治等。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