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课题,只有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运动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重点抓好三项基本工作:(一)切实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支撑;(二)准确把握大众需要致力于维护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认同基础;(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制度创新相结合,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营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2.
采用肾小管节段贴块法培养小鼠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用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种类,并用RT-PCR检测了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GF-β1、Smad4和Smad7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GF-β1、Smad4和Smad7基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这为探讨上述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文明正经历着由近代工业文明向现代后工业文明的转换,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社会历史地经历着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全面的社会转型,人的发展尤其是个体人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人本化和科学化的制度建设既是解决制度合法性和制度合人性的关键.也是我国个体主体现代构建的基本保障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状况相适应,当代中国在人的发展问题上既存在着人对物的关系依赖,又存在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取向特征,这是一个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社会和谐发展为中心线索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互为前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独特历史发展时期.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切入点,通过制度与文化创新,不断改变人的社会关系,逐步摆脱"物对人"的支配和控制,是实现我国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培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之相联系,民族精神具有理论生成、文化生成、制度生成和社会实践生成等诸多不同的生成路径。正是借助于这诸多不同的生成路径和生成实践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才能够历史地和全面系统地建构起来。由于在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正常运行过程中,社会理论、社会制度、社会实践等社会功能的发挥都要通过获得相应的文化支持来实现的,即所谓的社会理论、制度和实践问题,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因此,就当代中国来说,夯实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生成基础,致力于发展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播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更新文化传播理念、修筑文化传播渠道、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构建文化传播平台、提高文化传播速度和传播能力、实现文化传播的科学化问题。更为重要的,还是一个文化传播内容如何赢得群众和被群众所掌握,进一步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实现文化传播的人本化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开展,无论文化传播的技术、手段和装备如何发生改变,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传播,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传播内容,以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作为主要传播载体形式,致力于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重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主要从社会发展呼唤人的全面发展熏社会发展呼唤人的辨证思维熏践行“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三个方面,对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中文 《前沿》2013,(17):4-7
坚持乡土教育、公民教育与公共精神教育“三位一体”原则,把乡土教育、公民教育和公共精神教育辩证统一于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实践中,既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由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性、现代性和公共性所决定的。夯实乡土教育基础,紧扣公民教育主题,着眼公共精神重建,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科学揭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蕴涵,阐明其时代要求、价值规定和目标定位三个前提性问题,在理论层面上既是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三个基本特征——时代性、价值性和目的性的积极回应,也有助于实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之间的现实勾连,是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要做实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变革、大转型和大发展的历史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既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又需要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规范保障,更需要赋予现代文化和现代制度以精神灵魂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力支撑。为此,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科学有效地解决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培育的目标制定和体系建构问题,创建日趋完善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培育平台,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培育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