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8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军事同盟是东亚区域合作构建迟缓的症结所在。但共存一域的两种机制——军事同盟和东亚区域合作,其各自的地缘政治特征存在冲突。军事同盟的地缘政治逻辑强调以邻为壑,而区域合作的地缘政治逻辑强调以邻为伴;东亚军事同盟具有双边-非对称性结构特征,强调同盟内部观念的同一性及同盟与他者的差异性,而区域合作是一种多边结构的构建,强调观念的包容性。双边同盟很难汇聚多边利益,而双边-非对称性的同盟结构,使次级同盟成员处于绝对劣势,在增强其对主导盟国的依赖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其政策选择度。军事同盟与区域合作构建均具有谋求利益与安全的功能。但军事同盟强调现实的、短暂的安全利益,以军事合作为特征。区域合作则兼顾现实和未来的中长期利益,以全面合作为特征。军事同盟提供的安全产品的受众是参与同盟的国家,区域合作提供的安全产品的受众是本区域的全体成员。  相似文献   
32.
日美同盟的强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冷战结束后,日美同盟不仅没有终结,反而在加强。这主要体现在:日美同盟法制框架健全化,磋商与协作机制繁琐化、紧密化,合作领域多元化。其原因涉及谋求同盟整体功能的最大化与同盟运行成本的最小化、同盟国相互约束的强化、同盟参与国国际和国内需要的强化以及同盟过去的收益产生对未来收益的预期等。美日同盟的强化对引发新的大规模对抗、合作与平等互利的经济秩序建设、以及中国和平崛起等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3.
美日在网络及太空等新空域正在展开前所未有的互动。美日在网络空间的合作由关注经济向关注国家安全过渡,表现出起点高、跨机构、机制化、功能明确等鲜明特点。美日太空合作其趋势是合作内容由简单向复杂演化,合作领域由民用向安全深入,合作对象由双边向多边拓展。美日太空合作与网络空间合作相比,表现出起步早、近期提速快等特征。目前,美日网络合作与太空合作出现战略设计、机构协作以及机制推进的同步化。美日欲打造"网络同盟"、"太空同盟",还需要面临战略设计、法律界定、技术合作以及互信确立等方面的挑战。同时,美日在新领域迅疾而富有特色的合作,迫使我们不得不审慎地思考网络与太空安全议题。  相似文献   
34.
美国是较早在现代战争中推行认知战战略的国家,并已将认知战战略嵌入其全球同盟体系。2013年以来,美国联合盟友不断打造认知战的技术基础。2020年,北约出台认知战项目,美国同盟体系的认知战战略进入高速推进阶段。美国调动盟友落实认知战作战理论、成立认知战指导机构;深化技术开发合作,加强对关键技术资源、国际技术规则的主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针对网络战、情报战等的作战能力。从中东剧变至乌克兰危机,美国同盟体系不断贯彻和发展实战策略,联动炮制诱导信息,合力垄断传播媒介,强化情报的搜集和操纵。其认知战战略已经并将继续在战略威慑、地缘安全、国际规则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但不免受制于集体行动、实力不匹配、互信不足、反噬效应等因素。可以预计,未来一个时期,机制建设、技术遏制、能力升级、同盟管理将会成为美国同盟体系认知战战略的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35.
张景全 《人民论坛》2023,(20):26-2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当前,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一系列机遇,国际层面包括泛海洋时代的到来、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国家层面包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海洋工作和海洋事业发展、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大力支持海洋强国建设。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国际层面包括东海、台海、南海等涉海主权问题的联动、其他国家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竞争、非传统海洋安全挑战凸显等;国家层面包括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的限制、海陆复合型国家的压力、海洋强国建设仍存在短板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