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我对电视连续剧,从来没有一部是从头看到尾的,主要原因是太长。但我仍然爱看电视剧,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而我也有空闲,就不会放过。公安题材电视剧,故事一般都曲折紧张,贴近生活,所以颇能引人入胜,我是很喜欢看的。看电视剧是当下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主要消遣方式之一,但人们喜好不一,比如有人喜欢所谓的“白领”题材,有人爱看情感戏,有人热衷于古装戏或“戏说”剧。而所有这些人,几乎都喜欢看“警察戏”。当然公安题材作品里也会有情感戏或“戏说”成分,但总的说它宣扬的是正义战胜邪恶,是惩恶扬善,是英雄主义,这就紧紧抓住了观众普遍的英雄…  相似文献   
72.
伟哥走俏世界,国内媒体也大大喧闹了一阵子,引得一些人兴奋异常。至少在我印象中,似乎一种新药的问世,还很少有如此风光的。在热闹中,有的药就变换包装搭伟哥的便车,宣扬自己比伟哥还“伟”。人们于是有问:在伟哥问世之前,你那“更伟的哥”跑到哪里去了 ?当然,也有什么这个液那个丸的,说是能增强这功能那威力云云,但不知是广告大言虚夸惹恼了消费者,还是中国的“痿哥”不善于服用,总之那些药似乎都风光不再了。只是人家一“伟”,咱们才立即有了“超伟”。有的商人甚至自报家门,说他就是个“伟哥”——难道他以前叫的那“伟”…  相似文献   
73.
王乾荣 《民主》2009,(10):51-51
“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单及事迹,近日在报上刊出,供大家评选,引起我极大兴趣。这不是一般的“评选”,称得上一次全民教育。  相似文献   
74.
只要必要就说“不”特邀茶客王乾荣《日本可以说“不”》的作者之一石原慎太郎先生说,“需要反复强调的是,日本应该具有日本自己关于世界的政治观念”,因此,“只要必要就说‘不’”、哪怕面对的是美国。石原是日本右翼组织青岚会的鹰派人物。他和索尼的总经理盛田昭夫...  相似文献   
75.
王乾荣 《民主》2007,(8):46-46
鲁迅在《死》一文中说过:"中国人是相信有鬼(近时或谓之‘灵魂’)的,既有鬼,则死掉之后,虽然已不是人,却还不失为鬼,总还不算是一无所有。"  相似文献   
76.
走出"心狱"     
海南省工商局原局长马招德卖官八宗,受贿近百万元,被判刑11年.陷入囹圄之后,马某人感慨地说:"比起当局长那会儿,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相似文献   
77.
在说了当下的假证件泛滥之后,有人又发出喟叹:"难的是怎样扫除表面上真而实际上有水分的证件."什么是表面上真而实际上有水分的证件呢?即证件确实不是伪造的,但内涵却是大打折扣的.比如一个人的职称资格证件上明明写着"教授",但他只会讲"马尾巴的功能"之类的陈词滥调,这证件又能有多少含金量呢?在我看来,要解决这类有水分的证件,其实并不甚难.我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78.
围堵脏话     
香港一位家长致电本港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指责<苹果日报>刊登一首充斥污言秽语的"粗口歌".教育界人士也认为,该报对语言"没有起到应有的净化作用",反而通过其销路散布不健康的东西荼毒青少年.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发言人则表示,将把该个案转介至投诉委员会,轻者以劝戒或警告方式处理,重者将提起诉讼或罚款.  相似文献   
79.
王乾荣 《民主》2005,(2):44-44
有一位朱述古先生在《中国青年报》作一文《网络语言不是洪水猛兽》,我不大同意其中的某些观点。我先引《绘图青红帮演义》一书里的一段对话——话说王四见这黑面大汉挂出青帮招牌,上前盘问海底道:“请问老大,你在门槛没有?”那  相似文献   
80.
一位黄姓教授在题为《别让印象骗了你》的文章中诜“人的印象很容易出错,特别在归纳问题时,当人们试图把个体特征抽象为整体特征时很容易以偏概全。”这是一般常识,没错儿。然而黄先生是怎样用了特别有意思的例证来诠释这个道理的,又怎样使他所列之事与所阐之理到了牛头不对马嘴的地步,咱们且赏析一番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