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部分心性猝死由于缺乏明确的病理学改变,其鉴定工作一直是法医工作者的一大难题。近年来,与长QT综合征、心房颤动等致死性心律失常疾病相关基因(KCNE基因家族与KCNQl)等研究逐渐增多。国内外研究发现KCNE和KCNQ1基因编码心肌钾离子通道,其基因异常可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性猝死。因此,死后KCNE和KCNQl的基因检测对于心性猝死鉴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KCNE、KCNQl与心性猝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法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市场退出监管的制度建设尚处于探索初期,在实践运行中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因此,在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背景下,对比总结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与资金互助社在经营管理和支农方式上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差别化的市场退出监管制度设计,无疑对回应新世纪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实践、完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已发三起未成年人杀人案,从现场勘查信息分析入手,分析刻画未成年杀人案中案犯的心理痕迹特点,以及在案犯刻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622例猝死案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猝死的发病机制、鉴定指标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09至2012年622例确诊猝死的案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一般情况、临床病历、法医学尸体解剖所见及病理学诊断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2例中心源性猝死为主要类型,占59.49%,以中青年男性多见(30~50岁男性占43.78%),冠心病为主要病因,发病呈年轻化(≤35岁者占17.89%);心源性猝死、其它系统疾病猝死、不明原因猝死3组之间心脏重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青壮年猝死综合征与心源性猝死组中胸腺肥大或出血阳性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心源性猝死为猝死主要类型,发病呈年轻化,中青年男性为甚,冠心病为主要病因;胸腺肥大或出血引起个体应激系统障碍可能是致猝死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1 案例资料 贾某,男,63岁。2003年6月9日在某处被人打伤头部,6月27日回到原籍市,7月中旬自觉头昏、头胀伴右侧肢体无力,即到医院检查。头颅CT示颅内  相似文献   
16.
政府干预市场的边界——以和谐产业发展的法治要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市场失灵导致政府干预,而政府干预也可能出现非法与低效。因此,要保证政府干预权的合法与有效,就必须通过制定体现这种干预权的经济法来加以保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政府对市场干预的合理边界。尤其是在和谐产业发展中,只有科学定位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前提、方式、内容与绩效,才能切实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次一、农村金融机构谱系:现状与缺陷二、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三、农村金融机构变革与创新的对策建议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近年来,因循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谱系也进行了重大革新。一方面,由于农村市场客户较为分散且业务金额小,商业银行基于理性经济人的考虑,纷纷撤离农村移转城市,引发农村金融领域的系统性负投资现象;另一方面,农村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改革与调整,致  相似文献   
18.
王怀勇 《政法论丛》2021,(1):105-116
随着算法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深入,算法固有的缺陷和特性也逐渐与金融本身的风险和逻辑发生耦合,形成了算法歧视、算法绑架、算法趋同等新型金融风险.然而,现有的金融科技算法规制框架存在主体、对象和工具层面的诸多问题,导致金融科技算法风险规制的低效和失灵,因而需要进行规制路径的优化和调适.从主体层面出发,应构建以金稳会为基础的规制...  相似文献   
19.
每个命案现场都包含3大要素,案发现场环境特点、被害人信息、现场痕迹物证信息,3者均有密切的内在逻辑关系,即"谁在什么地方怎样杀害了谁",案发过程,伴随案犯和被害人的行为活动,必在现场留下相关的痕迹物证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犯罪现场,犯罪心理痕迹同物质痕迹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现场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犯罪心理痕迹比物质痕迹的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物质痕迹主要作为法庭证据使用,而犯罪心理痕迹对分析案情、刻画罪犯、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犯罪心理痕迹与物质痕迹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