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包含了对毛泽东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而在这一理论体系内部,则首先由邓小平理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然后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丰富和深化,并在"中国梦"中进一步具体化。虽说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还在展开过程中,但现有的成果已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论形象,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解决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与人分离的唯物主义,而是与人统一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二要解决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问题。理论和现实都表明,以人为本不属于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13.
"看家本领"中的"家",应主要理解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因而"看家",就是要把党和国家的事业看住、看好,使之持续健康地发展。看住、看好党和国家的事业,需要有本领,其中最根本的,是要能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它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世界最具科学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此,就需要读原著,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需要在运用中来提高自己的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哲学存在着一个极其突出而深刻的内在矛盾,这就是革命的方法(辩证法)和保守的体系(唯心主义)之间的矛盾。然而,对这一矛盾,大部分西方哲学史教材都未作深入的分析。通常的做法是,先例举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思想,然后再指证这一辩证法的唯心主义性质。但这样做,至多是摆出了矛盾,而未分析矛盾。人们仍然不懂:在黑格尔那里,为什么会有方法和体系的矛盾?或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唯心主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而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人们对黑格尔哲学的理解就或多或少仍然是表层的,未深入其堂奥。笔者近日在研读马克思《184…  相似文献   
15.
赵兴良 《求实》2002,1(7):32-35
本文认为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全球化具有同质性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也应该用来指导和规范全球化问题的研究 ;全球化本身没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社会主义参与全球化过程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趋势 ,应把它理解为各文明之间的一体化与多样化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革命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兴良 《求实》2004,1(5):24-27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首先是“哲学观”上的革命 ,而不首先是“本体论”上的革命。马克思的哲学也不是“主客统一的生存论哲学” ,而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改变世界”的革命哲学。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革命哲学 ,必须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为坐标 ,把它看成是马克思“改变世界”的一种方式 ,任何把马克思哲学纳入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路或概念系统的尝试 ,都可能离开了马克思 ,而不是“回到”或“走近”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兴良 《求实》2003,3(3):4-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反映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因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它在现阶段的含义和目标是努力促进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此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要把“惠及十几亿”人口作为检验标准 ;要把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重要目标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特别是对其中的“异化”和“人道主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有的给人以启发,但也有的产生了十分有害的影响。所谓“社会主义异化论”,“人的本质是人类追求自由的活动”、就是突出的表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原因是复杂的,但就方法论而言,我认为存在  相似文献   
19.
论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赵兴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支柱,而且是推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培育跨世纪新人的现...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问题又一次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迫使人们去思考,去回答。随着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突变,各种反社会主义势力欣喜若狂,争先恐后地抛出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恶毒言论,说什么马克思主义在某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消逝”,意味着这一“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生气勃勃的意识形态已宣告死亡”;马克思主义是“原罪”,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在其基因中包含着这种原始罪恶,因而在同历史的较量中失败了,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