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中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各有特色,其根本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政治哲学的人性预设上,我们将人视为道德生命体,而西方哲学则往往预想为富有理性的抽象之人;在思维逻辑上,我们追求整体主义,而西方则深深烙上个人主义的烙印;在理论旨归上,我们表现为天下主义,西方则是国家主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今天日益凸现出积极价值,为当今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政治实践所借鉴。  相似文献   
22.
广东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头兵,相对于其他省市存在着更为突出的问题:改革的摸索式推进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存在模糊理解;资本逻辑深度渗透使社会主义原则的贯彻难度加大;浓厚市场化意识导致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薄;高度开放化导致对世界资本体系的依赖性程度过高;因生产关系未能理顺而引起的阶层固化与矛盾加剧;以宏观政治调控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困难重重。广东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及其实践充满信心,要着力于摆脱以资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而真正走向以社为本,要把中心工作从发展生产力向理顺生产关系及社会关系转移,要从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先试走向政治行政改革的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23.
"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创制。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使"一国两制"成为未来中国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模式,日益成为两岸人民的最大共识。这为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以及后续具体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一国两制"的深入贯彻遇到一些难题和阻力,影响到中华民族向心力的进一步增强。要实现中华民族自身的强大,只有提高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增进社会和谐,打造美丽生态环境,提升国人文化素养,才能赢得台港澳地区的民心,才能增强其对中华民族、中国国家的自觉认同、真心认同、骄傲认同。  相似文献   
24.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维系政治安全,必须在深刻反思全球化浪潮挑战的基础上,致力于强化公民的民族认同、国家意识,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自觉形成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性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烈认同感,心系祖国、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度的责任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无畏的使命感,以及关心全球事务、构建和谐世界的博大的崇高感。为此我们要辨明全球普世话语,超越民族主义,民族教育和公民教育同步推进,打造宽领域、多层次的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这个重大判断以真理为关键词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实际上也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以及看待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的科学态度,内含了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26.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的问题,已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所肯定,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内在结合的本质内涵究竟是什么。对此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社会主义目标与市场经济手段的统一;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维系;以社会主义的力量规制市场经济。由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资本逻辑对市场经济的支配,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存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致力于消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性,否定"市场经济取消论"和"自由市场放任论"两种矫枉过正的观点,用积极的政治力量不断增强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27.
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近代中国问题是资本全球空间扩张的结果,是对其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的验证。资本逻辑全球扩张开启世界历史的过程,也是它冲击落后国家 和民族的特权和等级逻辑、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过程。贸易和战争是资本全球空间扩张的两大手段,战争可以为贸易开道,也会导致贸易停滞,二者之间存在矛盾,无论选取哪种手段,利润都是唯一目的。马克思、恩格斯起初用中国革命形容太平天国运动,后来将之仅看作起义,原因是只有顺应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推动社会全方位根本变革的运动才能称作革命,否则只是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在全面把握人类社会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和充分考虑中国独特境遇及中国人民战争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前景作出了科学预测。在他们看来,未来的中国必将走向一个更为进步的社会形态,且会深刻影响世界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28.
马克思的公民理论有独特的逻辑进路,对于思考今天公民问题的实质以及公民权的未来发展有重要启示。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立造成了现代人的"人格分裂",人在政治国家中是社会存在物、公民、"公人"或"法人",但在市民社会中,人则是利己存在物,作为个体、作为私人而存在。仅仅在政治国家层面赋予个人以公民地位和公民权利是不够的,现代人只有从私有财产和利己主义的统治中走出来,摆脱私人、利己之人的本性,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人在市民社会中具有公民的基础和素质,才能在政治国家中成为实实在在的公民;在物质生产领域中成为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主人,才能在政治国家中成为切切实实拥有公民权的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的出现,公民权的切实呈现,是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相一致的进程。  相似文献   
2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应具有二维向度,即理想道德维度与现实生产力维度,但具体实践在对现实生产力维度的追求中,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理想道德维度的考量,付出了一定的道德代价。要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要求显示出它在道德上的优越性和在避免道德代价上的优越性,并从控制资本、道德市场、社会所有、核心价值、政治力量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0.
后现代主义者表面上拒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政治意识形态,实质上却重新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后现代意识形态,成为掩盖晚期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合法化全球资本主义现状的理论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应该认清后现代主义对意识形态批判的真实本质,识别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解构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