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芙蓉矿务局是四川境内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国家大二型企业,拥有5个矿井,煤储量超过6亿吨。煤矿企业步入市场后,1992年该矿国家政策性亏损补贴达7300多万元。而到1997年,该矿又完全实现了无亏损经营。这期间的由败到胜、从悲到喜,得益于他们在全局开展的“三观”教育。 煤炭行业是个艰苦的行业。煤炭工人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42.
陈英 《政法学刊》2007,24(5):83-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行之后,各界对此解读非常之多,相对而言对担保物权赞誉最多,担保物权编中在抵押合同的设定与抵押权的设定关系问题、新型担保方式等方面吸收了先进的立法例,巩固了实践中有关担保的科学的方式方法,规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中的不足之处,为司法实践中解决担保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但在部分制度设置上如登记制度仍选择了回避,实属遗憾。  相似文献   
43.
约当公元前七世纪,即笃慕的时代,彝族已进入奴隶社会,可能从这个时候起,彝族就在使用自己的文字了。据彝文古书记载,最早的有竹书,但至目前为止,不曾发现有这类实物,有待于今后考古发掘中去寻求验证。晋朝人常璩,在他写的《华阳国志》里记载着:“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并谓夷经“好譬喻事物”,说明彝文发展至晋代,不仅有文史篇章,而且广泛地为人们所传诵,因其脍炙人口,所以文人学  相似文献   
44.
黔西北民族关系史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各民族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世世代代结下了不解之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互相离不开的亲密关系。兹就黔西北地区民族关系史作一镬论析。  相似文献   
45.
在我国的现行立法中,未规定抵押权的追及效力,而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已有多种模式的立法例.我国在抵押权追及效力问题上现行立法有一些缺陷,如限制了抵押物的流转,忽略了对抵押物受让人利益的保护,使受让人的交易安全受到威胁等,与市场经济体制及现行法律相悖,应参考国外立法例,在我国未来<物权法>立法中确立抵押权追及效力及抵押物受让人的涤除权.  相似文献   
46.
47.
工作生活质量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的界定、内容维度以及测量等方面。其中存在以下问题:工作生活质量没有统一的概念,而且其内涵也过于空泛庞大;工作生活质量的内容维度模糊,独立性差;对工作生活质量的测量具有片面性,缺乏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测量工具;工作生活质量与后果变量的关系研究缺乏代表性。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工作生活质量概念缺乏清晰一致的界定,这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进入了新时期。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农村改革从其产生到最终确立,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现有土地制度的局限性日渐暴露。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应逐步推行农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49.
陈英  陈威  陈伦 《民主》2004,(5):29-30
死神的请柬终于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刻发来了……父亲陈舜礼在一个寒冷而漆黑的夜晚走了。父亲的人生句号定格在洁白的病床上, 他一动不动地听任生命之河静静地流淌。86岁高龄的父  相似文献   
50.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正确处理新世纪的民族问题,做好新世纪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一、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民族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会永恒存在,民族同阶级和国家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形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最终走向融合与消亡,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和结论。民族的消亡有一个自然的、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正如毛泽东所指出:“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而后是民族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有民族的存在,就必然有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