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4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31.
编校质量对出版市场的影响是互动的。把握编校质量,关键在人员素质。提升编校质量,需要相应科技设备的投入,但编校质量的可持续提升,仍要落实到人的因素上。  相似文献   
32.
侦讯组织论     
侦讯组织是为促使嫌疑人如实陈述、侦查员互相协作而成的有序群体,有主动性、适应性和对策性等特点。其组织形式受体制制约,一般有讯查同一、讯查分工、同案或不同案分工等类型。讯问人员由主讯、助讯、记录等组成,大要案件需侦讯、查证、搜捕人员配合,由案侦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形式,有临场实时的直接指挥、侦讯前后的间接指挥、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指挥。组织者还应进行侦讯谋划和场所设计,考虑强制措施的适用与配合,讯问环境要安全保密,不受外界干扰,尽可能使侦讯具有突然性。同时,也要对在犯罪现场的讯问、押解途中的讯问和其他场所的讯问进行协调。侦讯组织效益最大化的瓶颈,有人员素质问题,更有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33.
“循序渐进式”是侦讯实战中常见的用谋方式之一,其一般体现造势类谋略中常规推进的意图。“循序渐进式”的一般条件是:侦讯意图已经暴露,案犯抵赖,有罪不供。其步骤为: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次后主;先客观后主观,先事实后动机;由表及里地讯问,由弱到强地强化攻势。对“7·2”谋杀案的侦讯进行实战分析,包括寻找适合侦讯情势的适应性目标;阶段性目标转向欠条,揭露了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非同一般的关系;追讯赃款下落,固定图财害命的证据;寻找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痛点,激其自尊,诱其悔悟。论及“循序渐进式”的一般性与特定性。  相似文献   
34.
侦查主体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侦查主体的核心是人。侦查员是个人主体,侦查机关或部门是集团主体。集团主体中的个人的学识能力之间可以互补,其产生的合力可以突破个人的局限。民间调查公司或私人侦探所也是集团主体,正在或将要成为“准侦查主体”。侦查员素质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素质,招警和培训要重视这两方面素质。优化用人机制是优化侦查主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5.
陈闻高 《公安研究》2006,145(11):63-66
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是能不用的,尽可能不用;不得不用时,尽可能少用;在适用中,要尽可能选用较轻的;适用后,要根据案侦需要调整变更,尽量做到与案情相适应。操作强制措施的变更,立法和执法都应为从较重的变更为较轻的提供便捷的程序条件。变更强制措施,程序要规范、操作要简便,应减少环节、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统一变更文书,可以简化程序。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申请书》、《通知书》等文书的格式与适用,值得在实践中探索。  相似文献   
36.
从侦查心理的角度,作案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着行为互动和心理互动。显露的矛盾冲突、隐蔽的情绪冲动、潜在的事态危机中,都表现着被害的可能性;犯罪与被害的激情状态、应激状态、分心状态,或其反常行为里,都隐藏着一定的必然性。所以,斯德哥尔摩现象、犯罪与被害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的复杂性等,都是案件侦查需要关注的心理现象、行为特点和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37.
论侦讯气氛     
侦讯气氛存在于侦讯双方主客观环境所形成的感受中,是其环境和行为的产物。人作为侦讯对策实施与其反馈的表象,侦讯气氛应该在侦查人员对环境的操作与其行为的控制中得到调节,对策气氛就是在正常气氛中对反常气氛的把握与利用。  相似文献   
38.
侦讯是一种法律性对话,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侦讯对话的强制性有内在的强制性和外在的强制性之分。内在强制性是意识到法律制裁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它强制的是当事人的内心。外在强制性是对当事者人身自由的限制,它们都需建立在证据的基石之上。侦讯也具有任意性。在侦讯中,法律强制性是绝对的,人道任意性是相对的,有对策条件的,任意性存在于强制性之中。  相似文献   
39.
侦讯提问可以限制对话的范围和方向,使侦查员处于主动地位和进攻态势。它们具有探测、控制、揭露等功能作用。侦讯问答要求具有谋略性、中立性、针对性和合理性。提问准备包括研究案情、了解疑犯、制定提纲。侦讯问答的表达方式,有精确与模糊、平实与含蓄、言内意与言外意。侦讯常见的提问方式,有点式问和组合问、试探问(定向和不定向、正面和侧面)和突入问、跳跃问和原题问、命题问和漫谈问、借言问和回避问等对立统一的五大组。除此,还需研究对话内容的技巧。有问有答,才是对话。侦讯应答方式,有见"势"应答和攻防应答两大类。它们与提问一起,共同构成了侦讯对话的技巧内容。侦讯对话,应注意计划性与灵活性结合,照顾疑犯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40.
刑事证据为何能证明罪案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可以通过证据材料的有效收集及信息解读以反映证据事实。证据事实是案件事实的一部分,唯其如此,才能成为证明案件事实的具体手段。证据材料的收集、解读和对证据事实的认定,与案件情节的明晰,既是相互推进的互动过程,也是组织证据体系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证明过程。这一过程中,证据的取舍不完全是事实标准,而可能是公平正义所要求的一些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