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4篇
法律   14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了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惩治破坏经济秩序、危害人民健康、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经济犯罪行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2年9月4日、1993年2月22日、1993年7月2日,分别通过了《关于惩治偷税、抗税犯罪  相似文献   
152.
犯罪构成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刑法理论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几乎刑法中所有的问题都与犯罪构成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犯罪构成是犯罪概念的具体化.犯罪概念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犯罪?犯罪有哪些基本的属性(特征)?而犯罪构成则是在犯罪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犯罪是怎样成立的?它的成立需要具备哪些法定的要件?所以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是两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概念.研究刑法,不能不研究犯罪概念;同样,也不能不研究犯罪构成.  相似文献   
153.
刑事和解与刑法价值实现——一种相对合理主义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解决刑事案件的程序性机制,在尊重受害人,促使被告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显示了其优势,同时,对于刑罚目的和刑法价值的实现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刑法的价值在于秩序和安全,刑法价值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立法、诉讼机制以及司法水平和社会环境,在现实条件下,刑法价值只能相对地实现,而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刑法价值的实现。我国悠久的调解历史、“厌讼”的文化传统、新时期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设定和司法实践中存在和解的事实,均有利于刑事和解制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4.
《刑法修正案(九)》立法理念探寻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犯罪圈变化的角度看,以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问题导向、以刑法功能的积极发挥为基本价值指引是《刑法修正案(九)》的基本立法理念.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呈降低趋势、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突出是刑法功能积极发挥的具体体现.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主要问题导向具有价值合理性与现实合理性.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降低与我国当前社会状况相适应,但应当尊重我国二元体制存在的现实,保持适度.理念更新与体系性配套是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降低在价值上能否得到认同、效果上可否达到预期的关键.对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的突出应给予肯定评价,但必须使其受到法治原则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5.
清代秋审在承袭明代朝审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清代秋审自清顺治时期产生,在康、雍、乾时期逐步完善,并伴随清王朝始终,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尽管从当今的视角来看,其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与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尤其是清代对于错案责任追究机制仍对于当代中国死刑复核程序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6.
高铭暄  朱本欣 《法商研究》2004,21(1):104-111
关于奸淫幼女行为构成犯罪是否要求“明知”被害人为“幼女”的问题 ,我国刑法学界长期争议不下。若根据社会危害性之有无及程度的不同、区分是否采用强制性手段、对主观要件作不同要求 ,则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与幼女发生性关系的 ,直接适用《刑法》第 2 36条第 1款关于强奸的规定 ,对被害人的年龄不要求“明知” ;而在非强力奸淫幼女的场合 ,对于被害人的年龄则要求“明知” ,但对于“明知”应理解为“确知”或“推定明知”。  相似文献   
157.
平台经济犯罪治理应以平台责任为中心,实现从“避风港”到“看门人”,从单方治理到合作共治的转变。在解释立场方面,应以实质解释为基础,实现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从“概念”到“类型”,从“结果导向”到“路径导向”的转型。在解释规则方面,应基于范式性强弱调整语义位阶,增强刑法规范的回应性;应注重解释的外部性,将技术中立与刑事政策因素纳入解释过程;应采主体间性的解释模式,确保平台及用户充分参与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