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66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厄运降临如果说生活是酸甜苦辣酿成的一杯酒,那么一个家便是盛装甜甜、酸酸、苦苦、辣辣的容器,有时幸福,有时痛苦。本文所要讲述的这个家,坐落在运城市区华夏大酒店东南边的市饮服公司家属院之中。在这个不足一分五的小院子里,原本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和一双活泼可爱...  相似文献   
152.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纪念日。12月16日是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51周年纪念日。此前,笔者专程拜访了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民建名誉主委马公瑾先生,想请他谈谈如何走上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之路的。  相似文献   
153.
目的观测大鼠-骨骼肌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病理学变化,为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5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用500g重的打击器打击大鼠右下肢,建立大鼠骨骼肌机械性损伤动物模型,并随机均分为伤后6h、12h、1d、3d、7d、10d、14d组。应用HE染色、Mallory染色和图像分析法观测大鼠骨骼肌损伤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伤后6h,损伤区骨骼肌变性、间质大量出血和炎细胞浸润;12h~1d,骨骼肌坏死,伴大量炎细胞浸润,以PMNs和MNCs为主,数量分别达到高峰;3d起,坏死骨骼肌被逐渐清除,PMNs和MNCs数量逐渐减少,FBCs和新生骨骼肌开始出现,少量胶原纤维形成;7d,FBCs和新生骨骼肌数量继续增多,伴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纤维沉积;10d~14d,FBCs数量和胶原纤维沉积分别达到高峰。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区PMNs、MNCs和FBCs数量,以及胶原纤维沉积随损伤经过时间的规律性变化,可为损伤经过时间推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研究上颌窦积液在溺死尸体中的影像学特征,探寻其形态特点及在死因诊断中的价值,为溺死虚拟解剖研究提供客观证据支撑.方法 收集北京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2019年进行死后CT检查的案例154例(溺死者31例,非溺死者123例),均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临床影像学专家双盲阅片,对影像学表现中有上颌窦积液的尸体进行上颌...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对溺死组和非溺死组PMCT影像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可用于诊断溺死的可靠性指标,以辅助诊断溺死。方法 以175例北京水域溺死的尸体为溺死组,91例非溺死尸体为非溺死组,经全身多层螺旋CT扫描后采集影像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上颌窦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气管内积液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室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左心房液体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胃内容物CT值溺死组明显低于非溺死组(p <0.05)。结论 溺死组上颌窦、气管内常见积液,且溺死组上颌窦积液CT值、气管内积液CT值、左心室和左心房液体CT值和胃内容物CT值明显低于非溺死组,综合分析可作为诊断溺死的可靠指标,PMCT对诊断溺死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56.
目的 通过PMCT研究我国汉族人群骨盆特征,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盆部骨骼各测量指标与身高之间的线性关系,获得身高预测方程,并评价其推断身高的准确性。方法 筛选满足一定条件的尸体影像共420例,测量骨盆髂前上棘宽、中骨盆宽度、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等14个指标。测量尸体长度。建立单一测量指标与多指标的身高回归方程。计算每个公式的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和估计标准误差(SEE,cm),以评估回归的显著性。结果 除女性骨盆髂前上棘宽(X1,p=0.446)外,其他测量指标均与身高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一测量指标LHAIT(X4)获得了最高的相关系数(R=0.726)和最低的SEE值(SEE=5.906)。多指标逐步回归分析可获得的最高相关系数为0.761。结论 在无法获得更理想的骨骼元素(如完整的长骨)时,使用盆部骨骼PMCT测量结果可能有助于我国华北地区汉族人群身高的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