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对从山东某獭兔养殖场病死仔兔肺中分离的1株疑为巴氏杆菌菌株进行了菌落形态学观察及培养特性、革兰氏染色、生化反应、仔兔致病性回归试验、小鼠毒力试验,并采用PCR方法对该分离株进行了种属及荚膜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生化试验及PCR鉴定结果显示为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能引起獭兔仔兔肺出血、坏死,并致部分仔兔死亡。表明该分离菌株为比较少见的兔F型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42.
试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几种主要宗教 ,各自都有不少的信教群众。如何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 ,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不可漠视和回避的课题。回顾建国初期中共处理宗教问题的历史 ,总结建国初期中共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经验 ,对于 2 1世纪中国宗教问题的处理 ,富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拟就此作一初略探讨。一、宗教是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处理宗教问题的关键是切实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 ,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 ,它和任何事物一样 ,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43.
《践行核心价值观培育合格预备警官》,坚持立德树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以忠诚为魂,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核心,以法治实践为依托,以严格管理为前提,以建设校园法治文化为载体;德法融合,校局共育法治核心价值观,培养高素质基层法治人才,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的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4.
<正>一、陈金龙:《五四阐释的历史回溯与意义追问》学术界对于五四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要突破和创新并非易事。相对而言,对于五四之后的五四阐释、五四话语、五四纪念,学术界的研究较为薄弱,留下了突破的空间。郭若平的新著《塑造与被塑造——"五四"阐释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从革命意识形态建构的维度切入,回溯了近百年五四阐释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五四阐释的意义功能,是  相似文献   
4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斌  陈金龙 《求是》2012,(2):24-2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这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地位。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历史和现实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建  相似文献   
46.
认识"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既要明确每一个"全面"的具体内涵,更要从整体上把握"四个全面"的精神实质。"四个全面"是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统一、个体协调与整体协调的统一、国家社会与执政党的统一、现实诉求与内在规律的统一。"四个全面"的实践要求,可概括为协同推进、创新推进、汇聚民智与民力。"四个全面"的当代价值,可从治国理政的新布局、政党形象的新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融入国际社会的新机遇等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47.
[编者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新形势下推动党的建设创新的重大任务.目前,理论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正日益深入.2010年3月27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9&ZD005)开题报告会暨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研究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意义、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基本思路和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下即是部分专家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8.
曾庆榴教授主编、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集体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一卷),最近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初读这部凝聚着作者多年心血、洋洋60万言的论著,掩卷凝思,笔者深感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称道和肯定: 一 史料的全面性、可靠性,内容的系统性、丰富性,是《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一卷)最为明显的特点。 研究历史必须详尽地占有历史资料并进行具体分析,然后才有可能从中引出科学的结论。正如马克思所言:“研究历史必须充分占有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各种发展形式,探索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的叙述出来。”如果对历史资料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就无法  相似文献   
49.
20世纪20年代初建立的广东共产党组织,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它是大革命的中流砥柱,是广州起义的领导者,并参与了创建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等一系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原创性的斗争。但由于“左”的错误影响,广州党组织在1932年、香港党组织(省级领导机关)在1934年,均遭破坏,基本上停止了活动,于是有人宣称:“共产党的组织被消灭了”。然而,历史的发展没有就此止步,1936年,广东党组织得以重建和恢复,又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广东历史的舞台。那么,广东党组织是怎样重新建立起来的呢?重建的过程如何,又是…  相似文献   
50.
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不会因时间的推移与空间的变换而过时。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其当代价值决定的。怎样考察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如何实现?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与指导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