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法律   24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界定"改造内容",是理论界和行刑实践中一个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课题.时至今日,"改造内容"仍没有一个权威定位.判定改造内容应坚持本质性、普遍性、准确性、可知性准则.将"改造内容"界定为罪犯个体错误的世界观应是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改造罪犯世界观的关键是要把握好揭示、改造与巩固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22.
罪犯教育矫治社会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为了全面深刻推进罪犯教育矫治社会化,科学把握教育矫治社会化应有内涵显得十分重要。从教育矫治理念、教育矫治力量、教育矫治内容、教育矫治形式及行刑方式社会化等方面来加深理解其应有内涵,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3.
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客观成为新时代创新监狱工作的号角。有效推进五大改造,首先从理论上进一步厘清五大改造手段各自的科学要义,即每种手段的核心价值或内在机理或主要手段与重要载体和形式等是十分必要的。惟其如此,才能精准把握每种手段实施上的主要矛盾,同时正确把握五大改造的相互关系,继而全面系统深入推进五大改造。  相似文献   
24.
由于广告媒介本身具有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影响度深的特性,使得虚假广告较一般违背商业道德和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危害结果更加严重。它不仅侵害了商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还可能侵害其他竞争对手的名誉权、商标权、专利权等,使消费者提心吊胆,使诚实竞争者防不胜防。虚假广告已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公害。因此,我国的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均规定了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一、虚假广告的行政责任根据广告法第阿条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的规定,发布虚假广告的行政责任有:广告主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  相似文献   
25.
监狱民警队伍是监狱在新世纪科学拓展和全面提升监狱事业、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决定性力量。以民警队伍的“八盼”作为我们开展工作的“第一信号”,以人为本,切实把握其共同心理,针对性采取措施,不失为加强队伍建设的一条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26.
监狱行刑权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狱刑作为刑罚的一个种类,具有四个特点,即本质上的报应性,内容上的特定性,程度上的限定性,后盾上的暴力性。监狱行刑是指监狱对受刑人进行“剥夺程度决定权与限制自由实体权”的具体行为的总和。我国监狱行刑权由强制权、引导权、激励权三种权力组成。在行使监狱行刑权时要防止将“监狱刑罚内容”与“监狱执行刑罚的内容”和“监狱行刑权”混为一谈;要高度重视‘‘监狱行刑权”的与时俱进;要切实把握监狱行刑权的边界范围。  相似文献   
27.
强化政治改造,首先把握政治改造的科学内涵是必要的。从"政治"这一范畴出发,有必要从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角度,对政治改造的内涵加以整体把握。不仅如此,还要深刻把握政治改造的历史逻辑与强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近些年来,监狱在罪犯大病救助上所面临的困境愈发严峻。既要承担监管安全的风险,还要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更要应付对监管秩序的冲击。之所以如此,在社会公民的人权意识、生命意识、生活质量意识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这与我们对罪犯外医的性质认识不清、对医疗条件的保障严重不足、罪犯保外就医难度不断加大、罪犯医疗仍未纳入医保体系等等存有极大关系。为此,有必要提高罪犯外医的性质认识、切实强化罪犯医疗的保障条件、切实畅通大病救助渠道等。  相似文献   
29.
开展教育矫正效能评价实是当下我国监狱获得健康发展的应然命题。探讨教育矫正效能评价这一主题,有必要对"开展效能评价价值何在、教育矫正具体内涵、教育矫正应然效能、如何度量实然效能、如何揭示矫正措施有效性"等等基本问题作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30.
在现实语境中,关于罪犯自杀后,监狱民警该不该承担刑事责任的议论,基本有两大派别,并且各有其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基层民警的心理困惑。因此,有必要在对这些观点进行系统梳理基础上,对其应有法理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