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61.
读者权初探     
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知识信息 ,是一种法律权利。读者权涵盖阅读自主权、人格尊严权、咨询权等内容 ,并与读者义务相统一 ,与图书馆义务相对立  相似文献   
62.
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卫红 《理论月刊》2002,1(4):16-18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神秘的外壳”指的是以独立的思维或观念为载体的辩证法,“合理的内核”则指的是以现实的事物或物质的东西为载体的辩证法,后一种辩证法正是对前一种辩证法的颠倒。但是,人们一直从旧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现实的事物”或“物质的东西”,把“物质的东西”仅仅理解为费尔巴哈式的物质客体。其实,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新唯物主义,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无论是“现实事物”,还是“物质的东西”,都是作为对象性的东西纳入到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尤其是生产劳动中的。因此,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就不是用物质客体去代替思想客体,而是用人的实践活动代替黑格尔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63.
进一步加强高校统战工作 ,努力开创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扩大高校的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知识分子工作 ,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刑事" "政策"不是刑事政策,至少不是全部的刑事政策;犯罪对策不是刑事政策;社会政策不是刑事政策;公共政策在刑事领域中的体现不是刑事政策;勿需将刑事政策划分为最狭义刑事政策、狭义刑事政策和广义刑事政策。本文在否定的基础上从肯定的角度得出刑事政策的概念:刑事政策就是国家社会以人道主义为宗旨对已然犯罪人战略的宏观的和战术的微观的被动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65.
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对刑事司法裁判权的侵入与阻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刑事诉讼理论导致了一系列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司法转处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制度的生成与运行,直接改变了权力划分的结构与框架,使原本清晰的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显现出了模糊地带.未成年人司法转处对刑事司法裁判权的侵入与阻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应在其点、线、面上进行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66.
沈浩  李卫红  李文丽 《学理论》2013,(12):377-378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的事件逐渐增多,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同时,重点从高校教育工作的角度提出了开展生命教育四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67.
从权利的视角看,作为公民联合体的民间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一项法律权利———结社权,而国家法律之所以赋予公民结社权在于结社自由是基本人权。现代社会,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公民社会与国家或政府体系、市场体系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当  相似文献   
68.
一般预防不应被当作刑罚的目的,因为无论人们制定、适用什么样的刑罚,都不可能实现一般预防.人道主义的价值理念决定了人本身不能被当作手段,用来实现他人的目的;人性的善恶并存,使得多数人并不因为没有法律的规定而去杀人、放火,个别人也并不因刑罚的严峻而停止犯罪的脚步;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证明了在未来的犯罪难以确定及未来的犯罪人不知是谁的情况下无法进行一般预防;犯罪现象及犯罪态势的存在与发展,进一步阐述了一般预防的假想功效.  相似文献   
69.
应然宏观刑事政策“不再严打”“只宽不严”“废除死刑”的理论根据是:人们在对犯罪的认识中,将渗入其间的理性与情感相分离,以平和替代愤怒;刑罚史的走向与结论表明刑罚无效或是重刑无用,应当另谋出路;因果关系的困惑及明朗点明世人,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应当宽容和宽恕犯罪人,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人道主义的彰显和人权的真正实现更是应然宏观刑事政策的本体证明。  相似文献   
70.
民愤对刑事司法的渗透是当前我国刑事司法面临的重大问题。刑事司法领域所探讨的民愤,是指一定数量的民众对影响其利益的国家刑事司法活动在诉讼外施加压力,并试图影响司法活动进程和结果的各种集体行为。由于民愤主体的不确定性,引发民愤的原因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民愤的存在有其自身合理性,但其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对民愤应客观评价。我国存在孕育民愤的土壤,民愤对我国刑事司法从程序到实体。从侦查起诉到审判再到判决执行都产生着深刻影响。由此也带来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要正确看待,并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