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2年前的汶川大地震让一个年仅12岁的汶川女孩目睹了来自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的无私援助,如今的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与同事们一起来到武汉,奋战在抗疫一线。每天清晨7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年轻护士佘沙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她跑上跑下,给各个病区核对分发药品和设备,工作仔细而迅速。  相似文献   
22.
胡晓 《学习月刊》2012,(12):10-11
从学理的角度来看,"东亚"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人们所建构的地理政治学概念。研究这个概念的产生以及界定其含义,是我们理解东亚地区主义进程、地区秩序建构及历史演进的必要条件。东亚作为一个地理区域很早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尽管其范围并不确定(一直在发生变化),但是"东亚"概念本身属于外来词语,是由西裔美籍学者菲诺络沙(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于1921年在其著作《东亚美术史纲》中最早使用的,书中的"东亚"是一种文化地域概念。此后"东亚"这个概念逐渐被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23.
增译既不是无中生有的胡添乱加,也不是"画蛇添足",它增加的是原文中已有其意而无其词的东西,是语义和句法上绝对必要的。它所依据是句子深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构时,省略了某些解构。这些部分在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之下现身,使得译文更加通顺达意,满足的读者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24.
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审查指南》中没有对"充分公开"审查中的举证责任分配作出明确规定。将待证事实分类说应用于"充分公开"举证责任分配具有一定可行性。具体来说,在我国《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审查中可以根据待证事实属性的不同来分配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25.
胡晓  余文武 《求索》2011,(3):54-56
中国的网络社会已经进入到"微博客时代",基础网民成为这个时代中的议事主体并积极的作用于现实社会。通过"涟漪模型"结合案例来探析基础网民的动机选择,了解"微博议事"的主体行为与行进路径。  相似文献   
26.
胡晓 《理论研究》2010,(3):17-18
腐败与反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腐败产生与蔓延的重要根源是制度不完善和制度执行不力,要开展有效的反腐败斗争,就必须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7.
目前,江西各高校在军事课教学上呈现出军事技能训练普遍开展、军事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管理制度相对健全等特征,但普遍存在着军事课重视不够、军事理论教学薄弱、机构设置有待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军事课教学的良性发展,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充实机构,理顺体制;二是建设队伍,充实师资;三是优化环境,完善支撑。  相似文献   
28.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积极活动着的显性主体实际上受到一定社会对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即“隐性主体”的支配和制约,“隐性主体”作为显性主体实践的根本依据和行为尺度,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始终,并表现出相应的主体功能和特征。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生成、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评估三重视角分析“隐性主体”的存在与作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隐性主体”概念及研究“隐性主体”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探讨,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队伍建设,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9.
民众幸福感的提升,不仅源于经济流动(即相对收入的提高),还源于社会流动(即社会地位的改善).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采用Bootstrap方法检验社会流动感知和预期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流动感知和社会流动预期均对居民幸福感存在正向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在社会流动预期与幸福感之间具有遮掩效应,在社会流动感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效应;社会公平感在社会流动感知与幸福感之间、社会流动预期与幸福感之间、社会流动预期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均发挥着调节作用.该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流动感知和预期对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还具有新的公共政策价值,即社会政策的目标定位可从弱势群体向非弱势群体拓展,回应社会流动高预期人群对公共服务治理(尤其是公平性)的关切,从而带来提升民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之效.  相似文献   
30.
周恩来总理曾经讲过:纵观国际国内风云.谁掌握了青年,谁就掌握了未来,抓住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就抓住国家的根本.抓住了民族振兴的核心,抓住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在学校、在教师。那么,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如何切实有效地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呢?结合实践,笔者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