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4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0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21.
论犯罪信息--兼与犯罪全息论者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是被定义了的认识系统。犯罪信息是表征犯罪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消息、情报、数据或信号,其特点是一般信息特征的具体化实用化。犯罪系统相对开放时,可形成暂时的耗散结构;但其总体上的封闭性,会使熵值不断增大。犯罪系统的所谓“犯罪全息”论,并无相关的证据证实,侦查还需找寻不完整信息去拼接案件事实。产生、捕捉、利用犯罪信息的关键因素是人之能动性,收集犯罪信息时不我待,应不遗细微之点。  相似文献   
122.
先行打击犯罪,即不符合法律规定,也有违侦查规律.司法公正需要精确打击,需要平衡效率与公正的矛盾,需要诉讼诸环节的精细化执法与人性化执法.我国诉讼模式中,已经形成了以侦查为中心打击犯罪的潜规则.在司法改革中,转变诉讼模式需要转变司法观念.在犯罪治理中,打击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短效打击与长效控制具有矛盾性.控制犯罪的动态平衡具有纠错功能.但控制犯罪不是公安司法机关一家的事,它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而侦查员则需具有执法理性、公正立场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23.
侦查假说论     
侦查假说是根据案侦线索等材料,对案件事实要素所作的试探性说明,是对嫌疑人和案情具有倾向性的解释。其证明的对象、时间、过程等,都区别于科学假说。假说证伪,对证实意义重大。侦查假说内容受案件要素制约,有底层、中层、高层的构建体系,是开放与封闭的统一。假说的萌发,从疑点开始,产生初步假设和中心假设。假设类型有归纳、类比和回溯等。假说推演,主要运用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穷尽的和相对穷尽的假说体系,可用推演筛选。假说的评价和取舍,有相关性、可验证性、协调一致、解释力、预测力、简单性等标准。假说的验证,有确证和否证;既不能确证,也不能否证,形成疑案。探讨疑案假说和诉讼假说的验证等。  相似文献   
124.
陈闻高 《求索》2015,(3):104-109
侦查破案需要智谋,司法权威讲究诚信。侦查谋略和司法诚信的冲突,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侦查谋略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但司法公正要求侦查公开取证,而设谋取证往往难于公开。这些矛盾需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协调。现刑事诉讼法对侦查谋略的运用有一些间接调整,但其立法、司法中的法律公信力还不高。学界对侦查谋略合理化的讨论,无论几个标准,都还是一些零散经验,具有操作标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侦查谋略和司法诚信的协调路径中,侦查谋略不必然违背诚信原则,原则性地加强侦查法律措施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5.
证据材料是案件信息的载体,可用之推测案犯的行为活动,激活静态材料。在证据动态化中,其会表现出证明案件事实的属性。案发周围的材料,借助取证活动都可能形成物证、人证、书证、监控视频等环境证据。这些材料一般多是孤证,需要借助能动之力进行整合,才能重现案件的具体情境。犯罪行为与之结合,就会形成情境证据。而情境材料仍有待证性,需要组织到证据体系中,才能认定犯罪人及其行为方式,从而使之表现出更大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126.
要真正地“以审判为中心”,就得调低诉前的案件精度,将提升案件质量的事全交审判吗?证据标准具有时代性,案件质量是动态的,侦查和公诉的主客观条件都不同于庭审.审判虽具有提升案件精度的条件,但它们并不能替代侦查和公诉的功能.我国办案精度难以提升有其制度原因,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司法改革正在完善递进式诉讼结构,中国式司法独立需探索创新机制,应给其一些纠偏的时空.改革需强化递进式证据接力作用,使每一诉讼阶段都有提升办案精度的动力.公检法各司其职,才能从总体上提升办案质量.我国司法改革的实践立足国情,正逐渐形成倒逼侦查提高案件精度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7.
刑讯逼供等非法讯问,使人怀疑侦讯存在的现代法律价值。业内人士看淡其前景,认为物证才是证据之王。正视侦讯的现实困境,在遏制其恶中肯定讯问存在的必要性。嫌疑人接受讯问既是义务,又是权利。物证虽然较客观,但是常需人证补充之。口供的价值,物证不能取代。侦讯对组织证据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侦讯实践本身就在探寻其规律。  相似文献   
128.
以一起引发国人围观的交通事故为例证,通过涉案摩托车和死者衣服的痕迹检验,探讨询问对痕检材料运用和对鉴定意见印证的关系。通过组织这起案件的证据体系,探讨对尸检报告、侦查实验、心理测试报告、证人证言、死者家属陈述等证据的审查判断。在物证与人证相互印证和补充中,窥斑见豹地考察闭合证据体系的逻辑环节。  相似文献   
129.
侦讯引供论     
侦讯中的引供是中性的,有讯问方向和逻辑引导。逻辑引导,体现了侦查假说的指向性。引供的谋略隐蔽性,产生了其知密性、守密性、探密性;而技巧地扰密讯问、抛密用证等,体现了引供的对抗性。引供类型方面,不管开放式或封闭式提问,都要有相应的启发性、选择性问题,其应答都暗示了一定的倾向。关键词、情节梗概、复述式等提示,都有所引导。泄密类引供,类似于抛密用证。引供和口供的动机,具有复杂性。有供认无供述、供认大于供述、供认与供述矛盾、翻供等,都体现了一定的引供效能。侦讯的胜败、双赢、双败等,都是客观效果。  相似文献   
130.
犯罪嫌疑人不供心理防线的突破存在一个临界点。侦讯要突破临界点获得口供绝非易事,需要分析具体案情和嫌疑人孤独和压抑、畏罪和侥幸等心理,同时,要采取恰当的侦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