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3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7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中国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已超过15年。该学派起始于中国学者自发的研究,但更多体现的是自觉引进西方研究成果并将其中国化的努力。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在中国发展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在2006年达到高峰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整体而言,这一学派生产出一系列学术成果,建立起重要的研究机构,正在缓慢平稳地前进,并已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的创新需要立足于中国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强调实践中国特色、多轨跟进、跨界合作,在日常生活和国际关系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2.
冷战结束后,印度为突出在南亚次大陆地缘政治版块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新调整,由“追随前苏联外交”转向到与俄罗斯建立“徘徊发展中的俄印新型外交”,印度也因此成为俄罗斯与美国争夺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73.
武峰 《两岸关系》2011,(7):67-68
中华文化之精髓,发于感性求真,而止于意象致胜。自古至今几千年以来,中国译者匕下求索。古有释道安“三不译”,玄奘“五不翻”,近代又有严复的“信达雅”,亦有钱钟书“化境论”。  相似文献   
74.
丛鹏  张颖 《当代世界》2009,(6):41-42,55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引人注目的大国关系之一。奥巴马当选总统后,频频释放出改善美俄关系的“积极”信号,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要在考虑互相利益的基础上同美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俄美关系出现回暖的趋势,作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的俄美关系是否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5.
战略意图是一国在外交政策中如何利用自己的实力实现目标的打算或规划.现实主义理论将国家战略意图分为维护现状和修正主义两种,实质上蕴含了新兴大国和主导大国之间的基本关系的理论逻辑与历史模式.中美元首的庄园峰会就推动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设定了“总体概念”,为中美跳出大国政治的悲剧指明了方向,但双方对对方战略意图的疑虑被认为是一大阻碍因素.中美战略互疑的根源在于国际结构的变动、两国国内制度文化的差异和领导人因素.在三个层次的原因中,前两个因素既独立存在,又主要通过第三个因素发挥作用.因此,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事在人为”.文章认为,中美缓解战略互疑、建立战略互信也必须坚持事在人为的逻辑,以核和平与相互依赖为基底,充分发挥领导人的作用,加强战略沟通,相互尊重核心利益,拓展共同利益,深化各层次各领域的沟通交流机制建设,推进入文交流,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打造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6.
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外交中,它们分属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大类,官方的正式表述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在这三类国家中,真正在外交议程上占重要地位的是前两类,第三类说起来也很重要,但在实践中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中的小国更是如此。这里的原因在于,其一,总体来说,这类国家的确没有前两类国家重要;其二,被归入此类  相似文献   
77.
和平崛起屡被误读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进 《人民论坛》2012,(27):26-27
以西方国家的争霸史、西方文化背景、西方殖民体系和古代封建皇权来看待中国和平崛起,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近来,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实行战略重心转移,遏制中国的态势十分明显。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也试图乘机挑战中国的海洋权益,在中国维护海洋主权的坚定决心面  相似文献   
78.
欧盟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重要的战略伙伴,特别是在欧盟扩大以后,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俄罗斯因此调整了自己的基本战略来应对这一变化,而双方的交往历史和交往过程成为了这一变化的重要依据,而且俄罗斯也在不断加强和欧盟的交流,争取和欧盟进一步的对话,以期构建两者之间更加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杨毅 《国际安全研究》2013,(3):127-138,159,160
奥巴马执政以来,面对中国崛起的势头,美国推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追求战略上的再平衡。这一政策举动实际上是通过在安全与经济两条同步进行的路径推进的。一方面,美国强化了亚太地区既有的联盟体系,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和军事部署;另一方面,美国通过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以推广经济规则的形式增强对这一地区经济事务的主导,最突出的举措就是通过推动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加强与这一地区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这一系列的举措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含义。学术界分别从国际关系和国际经济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内容相近的结论。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出发,立足于联盟经济理论,对美国亚太联盟体系中的安全事务与经济合作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美国联盟体系安全效果的增强,其所发挥出的联盟经济效果也愈发明显,这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联系实际上形成了潜在的挑战和冲击。这种经济上的挑战和冲击与安全上的挑战和冲击相比,其表现虽不甚明显,但是它的影响和冲击恐怕会更深入持久。因此,我们应通过安全与经济相结合的分析路径全面审视中国的周边战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80.
日本战后初期的外交基本围绕美国展开,南亚由于经济落后,战略重要性较低,未能进入日本的外交视野。1990年代后,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印度国际地位提升,印巴核试验及后来的阿富汗反恐战争等激起了日本对南亚的重视。南亚国家也希望能从日本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技术和经济援助。日本在双边外交的基础上,积极通过南盟发展与南亚国家的多边外交,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