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6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41.
美国外交中的国家重建行为是当代国际政治中十分重要的现象。国家重建的核心是国家机构的建设或重新确立,成功的国家重建取决于该国的制度和文化建设,伊拉克的重建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的前景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2.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从未有过现代意义的大国战略。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对外战略触及范围十分有限。近现代的中国是弱国,居于主流体系之外,因而在国际体系中不是大国。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曾长期是一个弱国。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各种内外部原因,  相似文献   
143.
认知联盟理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联盟理论是解释冷战后联盟现实的一种理论倾向。它扬弃了传统联盟理论关于威胁是联盟形成基础的观点 ,认为目前遍布全球的联盟体系更多地不是因威胁的驱动而得以维系 ,而是在社会、经济、文化一致性或兼容性的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对利益联系性和共同性的充分认同使这一联盟体系自发地融合和壮大。它不仅超越了传统联盟的特定约束力 ,而且能够使传统联盟在原有威胁消失后继续长期地存在下去。认知联盟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能够像有机体一样通过持续的互动和实践生长和再造。北约东扩正是这一有机体扩展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4.
“特殊移民”一词在俄文中是一个复合词,即cлeцлepeceлeHeц,专指1930年春-1933年初被剥夺、迁移的富农。①特殊移民的饥饿现象在迁移、安置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并具有了普遍性。特殊移民饥饿现象的出现是以行政方式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活关系的必然结果。透过研究特殊移民的饥饿现象可以为研究苏联30年代“大饥荒”及其产生的原因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45.
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亚太地区会对俄罗斯的国家战略产生重要影响。处理好同亚太地区的关系,可为俄罗斯争取更大的地缘空间,缓解俄东部安全隐患、带动经济发展。俄罗斯不断调整的国家战略也凸显了亚太地区的重要性,未来,俄罗斯也会继续加强对亚太地区事务的介入力度。  相似文献   
146.
国际安全体系转型是指随着科技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安全体系的结构性特征、行为体间关系及其互动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并由冷战时代的两极体系过渡到后冷战时代的全球政治体系的过程。在体系转型期,非国家行为体的兴起挑战了以国家为中心的传统范式,并推动国际安全体系的权力结构、制度结构和观念结构发生转型。非国家行为体已成为安全研究的新兴增长点,并为安全研究提供了范式转换和理论创新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7.
本文简要记述了北约自形成至2004年4月期间所发生的6次扩大的历史轨迹,总结了历次扩大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扩大对北约自身调整以及欧洲总体安全带来的影响,指明了北约扩大与俄罗斯之间所具有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8.
杨闯 《外交评论》2004,(4):22-29
本文主要论述外交决策理论的内涵、冷战后亟待解决的国际秩序论和中国应该选择和平发展安全合作的外交战略。文章认为,外交决策理论应回答世界格局、世界主要矛盾、国家定位与国家核心利益等问题。冷战后世界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冷战后世界两大主题没有变,但和平与发展的内容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南北关系问题。中国的周边环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的国家定位应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台湾问题都属中国的核心利益。当前应建设中国关于国际秩序的理论和中国外交战略理论。中国的外交战略宜提出“和平、安全、发展、合作”为好。  相似文献   
149.
中美之间的认识差异--美国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帆 《外交评论》2005,86(6):75-80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中美之间既有原则性差异又有一般性差异。从国家层面看,美国认为美国有权以人权、民主或自由的名义指责或改变别国的内政;从国家间关系看,美国认为中美之间缺乏战略合作基础;从国际层面看,美国认为中国主张的多极化实际上是反美与争霸。中美之间的差异包括价值观的差异、对外战略指导原则的差异以及历史观的差异,美国对中国认识的误解和偏执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心态、冷战思维以及功利主义。随着中美双方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美国对中国的正面认识将会加强。  相似文献   
150.
2009年12月,美国朝鲜政策特使博斯沃思访朝并与朝鲜官员展开了一系列会谈,双方在重开六方会谈的必要性和履行《共同声明》的重要性方面达成较多共识。2010年1月11日,朝鲜表示愿意在六方会谈框架内与《朝鲜停战协定》当事国商讨签订和平协议问题。朝核问题的解决似乎再现曙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