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5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中国对周边外交更加重视,推出了一系列周边外交新理念和新举措。不过如何更好地开展周边外交也日益面临着周边安全的掣肘,对于周边安全环境的评价也存在大量争议,这就使得建立周边安全的评价体系和构建整体性的周边安全战略很有必要。由于中国崛起的周边安全效应、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的地缘效应和周边国家转型的系统效应,中国的周边地区安全已变得日益重要。周边安全合作面临着大国权力竞争、制度竞争和观念竞争等主要障碍,中国在周边安全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从国家利益层次分析的视角,可以对中国周边地区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区分为核心利益、重要利益和一般利益三个层次,使得对于中国面临的诸多周边安全问题有着更为整体性的清晰认知,进而提出了“双重协调”的周边安全战略。针对涉及不同利益层次的周边安全问题,中国可以采用“大国协调”和“制度协调”并进的思路,单一或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等手段,最终推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较低程度的周边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52.
从2005年至今,东南亚恐怖组织伊斯兰祈祷团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恐怖活动,对东南亚各国的安全形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作为一个重要首领被捕、遭受严重打击的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祈祷团之所以能在短期内死灰复燃,根本原因在于其严密的组织结构.伊斯兰祈祷团的人员与资金来源结构是确保其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基础,而严密的分工结构亏灵活的网络结构则为其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53.
Journal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 Why did the US-China relations take a turn for worse around 2010 despite the bilateral efforts to forge a cooperative framework? Concerned about the danger of...  相似文献   
54.
语言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认知,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媒介,也是安全研究的重要维度。特定的话语可塑造威胁身份,叙述危机故事,对言语对象制造话语障碍,形成话语压力,建构话语危机,影响相关政策,使特定问题安全化,并影响安全程度的高低,导致不同的安全政策,甚至助推战争。中国在近三十年来一直面临来自西方世界的话语压力,在国际舆论场中经常陷入不利境地,有时由于某个话题成为舆论焦点,遭遇话语危机,如“中国威胁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威胁南海航行自由”“中国威胁世界秩序”以及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等。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亟须研究和应对话语压力和话语危机。中国需要加大世界发声力度,提高话语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大中国文化理念的国际宣传,重塑中国话语的国际语境;努力提升国际话语权;避免话语与行为的盲目自大,避免不必要的话语攻击和误解、有针对性地做好美国关于中国话语的改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话语障碍和话语压力,有效缓解和化解话语危机。这是为中国塑造良好外部环境、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使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更加顺畅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5.
凌胜利 《当代亚太》2012,(5):33-55,157,158
亚太联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支柱,推动联盟的调整与转型是美国亚太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美国亚太联盟转型明显,不仅表现为联盟区域扩大、联盟利益拓展,还出现了联盟结构调整与联盟互动增强等趋势。联盟的内在变革、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中国崛起的地区效应等因素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重要动力,但其内在机制并不明晰。相对而言,将中美关系作为推动美国亚太联盟转型的主要动力更具说服力。具体而言,受中美关系中的权力差距与信任水平影响,美国对华战略在遏制与接触中呈现不同态势,美国的亚太联盟因此具有强弱变化。对华战略是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为了管控中国的崛起,美国借助其亚太盟友共同向中国施压。不过,冷战遗留的各自为战的双边联盟很难适应美国当前的亚太战略和对华战略的需要,为此,美国需要推动其亚太联盟转型。受美国对华战略的遏制与接触强弱程度变化影响,未来美国亚太联盟将呈现北约化、岛链化、雁阵化和赫尔辛基化四大趋势,这将对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6.
通过考察山东省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发现,山东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整体状况较好,但在某些具体投资项目上的使用状况不理想;募集资金使用对于扩大公司的主营业务规模起了重要作用;募集资金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这与某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收期较长有关,但也说明山东省上市公司募资使用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7.
李敏 《东南亚研究》2012,(5):106-112
19世纪泰国外交成功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改革带来的规范层面的变化以及当时亚洲和欧洲的地区局势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泰国近代改革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制度、规则和观念等规范的改变上。在保持信仰等根本传统不变的情况下,泰国按照西方流行观念做出部分融通,重塑了自身身份,减少了与西方不必要的摩擦。这些规范层面的改变在与西方的交往中被感知,它们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外交活动的开展。此外,地区局势也为泰国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便利,西方国家在亚洲尤其是中国以及欧洲不断产生的矛盾和力量的变化无疑对泰国外交的成功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8.
自“阿拉伯之春”以降,伊斯兰极端主义日益成为全球非传统安全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以往的研究已经注意到极端宗教思想对“一失败,即溃散”的弥散型恐怖主义之影响,但对于弥散型恐怖主义生成根源、传播路径与扩散范围却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区分与探讨。基于对伊斯兰文明圈核心区域、半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在宗教地位、部族影响、民族国家认同与区域权力结构四种因素的区分,在伊斯兰文明核心区域容易形成向外围单向辐射的跨国弥散型恐怖主义;而在伊斯兰文明边缘区域容易接受来自文明核心区域的影响并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扩张工具与动员手段。半边缘区域因地缘上的过渡性和宗教上的亚文明特征而介于两者之间。“一带一路”倡议途径广大的伊斯兰国家,为确保中国海外投资安全,在伊斯兰文明核心区和半边缘区域应该注重发展同当地部族关系,而在边缘区则需要强化政府间官方合作。  相似文献   
59.
凌胜利 《当代亚太》2015,(2):61-81,158
海权之争是近代以来大国关系的地缘政治主线。当前的中美关系同样面临着海权之争,这将成为中美安全关系的"试金石"和影响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关键问题。中美亚太海权之争既有战略和地缘方面的宏观因素,也与中国海军发展和美国对此的认知与回应等具体问题领域有关。战略冲突、地缘冲突和偶发事件是引发中关亚太海权冲突的重要原因,而共存利益、冲突预防和危机管理则使和平存在可能。中美亚太海权之争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最有可能的情形是虽难以发生大规模冲突,但却无法排除偶发事件所引发的冲突,因而关键在于做好冲突预防与危机管控。中国海权发展既需注意到中美战略的互动性,也需确定自身海权战略"以实力促和平"的大方向,掌握战略主动性,寻求与海权大国的利益共同点,避免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60.
在地区安全治理研究中,规则或国际规则是主导话语和主导研究范式。然而,规则本身并不能自动构建治理实践和产生预期的治理效果。文章通过借鉴世界政治关系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尝试建立“规则-关系”治理模型。其基本假设是,国际规则需经由地方关系过程激活和运化,才更有可能产生协作机制和务实政策,从而实现有效的地区安全治理。具象的地方关系过程由地区安全利益攸关方的互动关系构成,是各方参与协商的过程,同时也是给国际规则和治理实践赋能的过程。整体和抽象的地方关系过程就是治理实践本身,是所有治理要素联动应对安全威胁的过程,并以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协作治理为案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践证明,关系过程活力越大,越能够激活和运化规则,就越有可能形成有效的地区安全治理,这项研究有望推动和深化地区安全治理的学理思考,并为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作出累积性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