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85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148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赵汀阳在他的《论可能生活》中讲到,人是一种自然而又自由的存在,存在论意义上的人追求自然生存,目的论意义上的人追求自由生活。追求各种可能的自由生活就是人存在的终极目的。这种可能生活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活,唯有创造才能产生幸福。幸福源于自由创造,创造需要对象,即幸福不能离开他人。所以可能生活必须包含幸福与公正,在可能生活的视域下本文在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死刑的正当性问题,死刑有悖于幸福,损害了公正。但死刑也仅是一个表面问题而已。  相似文献   
82.
行政执法中有相当多的案件是犯罪案件线索和案件材料的来源。但在实践中,行政执法机关很少或者不主动甚至拒绝将其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这阻碍了对犯罪的发现和惩罚。为解决此问题,研究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对接的正当性及其实现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正当性包括必要性、合法性、合理性、合规律性、可借鉴性等。  相似文献   
83.
孙山 《求索》2010,(7):134-136
正当性问题是知识产权制度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直面的问题。洛克的劳动财产权说一直是最有影响力的正当性解说,以往的研究大都将该学说与智力成果权说割裂开来,认为该学说的不足之处可以通过部分修正加以解决。实际上,洛克的劳动财产权说在解读知识产权制度正当性时有内在的不可消解的逻辑矛盾,由该理论衍生的智力成果权说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及实践活动也没有指导意义,劳动财产权说不能对制度的现状作出合理的解释,更不能为制度的改进指明方向,所以必然要被超越。  相似文献   
84.
“协商民主理论是对当代西方多元文化的回应,是民主理论的一种新发展,在公民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协商民主激发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行政和解虽然在法院主持下进行,但是相对人摆脱了服从和管理的角色,有助于行政争议的解决和达到行政诉讼的目的,而协商民主理论为此提供了正当性的证明基础。  相似文献   
85.
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可以超越但却无法绕过的人物,他的法治思想,可以说是法治思想的源头之一。他的良法思想、法律适用思想以及对法与道德的论述,可以使我们从其法治思想的源头上进行一些追溯,对我们更好的理解法治的本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6.
在涉外民商事案件中,关联行政的民事争议较一般的民事争议呈现出更为复杂困难的局面,审判实践中分歧较大,主要在于对关联行政的民事行为效力的认定及司法权可否介入的问题上。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的观点是:即并非违反行政法规的民事行为均为无效,司法应当适当介入到关联行政的涉外民商事纠纷中。既强化法院的审判职能,又尊重行政部门的审批职权,同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7.
立法程序是一种宪法性法律程序,因而,对其生成机理的探讨,必须立基民主宪政的大背景,在正当法律程序如何生成的视域中进行。在对当今流行的四种程序正义论模式进行学理检讨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真理一致论"是正当法律程序的最佳分析工具。真理一致论中的立法程序,既要求形成合意基础上的主体间性,即有着不同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的公民作相互的交流、表达、妥协,以及基于此上而形成的一致性意见;又要求形成主客体间的相互吻合性,即用以指导立法者运作立法权的建基于主体间性的价值观念以及法律所欲表达和实现的具体价值目标,都必须符合客观的社会和法的历史与逻辑发展规律。事实上,依托于这一伦理机理而生成的正当立法程序,其与人类生活目的及价值的实现具有直接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88.
政治是需要妥协的,历史往往也是在政治妥协中前进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没有拒绝必要的妥协和让步,同时又正确地把握了妥协与让步的分寸和限度,尽可能将妥协、让步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最终解决了如何选择最佳途径和手段来实现最终目标的问题,缓解了"最高善"的目的与"必要恶"手段的紧张关系。历史证明周恩来是一位善于且成功利用政治妥协,成就伟业的杰出政治家。  相似文献   
89.
张丽霞  ;李静一 《求索》2008,(5):146-148
以尊重当事人处分权为前提,能够使再审程序达成调解与纠错功能的协调。再审调解有助于达成案件审理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提升法院在社会治理和社会控制中的地位。目前导致民事再审调解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当根据再审调解的特质,在再审程序的较早阶段组织调解,彰显当事人在再审调解中的程序主体地位,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再审调解,更好地发挥再审调解对维持司法秩序与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0.
法治首先是良法之治,然而我国目前很多法律立法质量不高,与社会生活和民众的立法需求脱节,极大地影响了法律的权威,这与立法权的不当行使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立法权运行的监督,尤其是拓展民众监督立法权行使的途径。新闻舆论监督立法权运行的价值和意义应该引起重视。文章主要分析了立法权的新闻舆论监督的正当性和困境两个方面的问题,期待引起人们对立法权的新闻舆论监督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