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华盾 《俄罗斯研究》2020,(1):89-118
俄罗斯智库对中美经贸摩擦有着独特的认知和期待,并与克里姆林宫的官方立场互为表里。总体上,俄方智库的观点是,在经贸摩擦的背后,是中美两国对军事、政治、科技、地区和全球领导权的竞争;两国的国内议程和对外政策,将因此受到深远影响并产生溢出效应--在亚洲区域内形成两极结构。即使两国会因国内和国际政治因素,在经贸问题上达成妥协,但中方不会放弃获得世界科技领导者的雄心,美方也不会打消遏制中国发展动能的战略意图。俄罗斯应与中国继续保持经济与军事合作,避免与美国和西方关系的继续恶化,并在亚太地区推动"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俄罗斯政策分析界基于自身利益的演绎,将中美经贸摩擦定性为大国博弈,相应的政策建议反映出俄罗斯以在全球和亚洲分别制衡美中为目标的双层均势策略。俄罗斯将在有亚洲其他国家参与的情景下扮演战略平衡手角色,借中美全面对抗之势,在中美俄三边关系之外扭转不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俄罗斯对亚太国际局势的盘活作用,将催生双边和三边竞合新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32.
石原现象是日本国内政治环境整体"右倾化"的具体表象之一,以其所代表的右翼势力为主要依托,其主要特点是思想上体现右倾与民族主义情结,行为上进行组织整合、企图问鼎国家政权,在政策主张上修宪、改变国家制度以及外交上的排外反华等;其产生与持续演化,受到日本的经济萧条、政党制度、社会思潮与日本文化的特性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石原现象不仅冲击了日本政局、毒化了日本社会,也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必须引起重视与警惕。在安倍当政且日本第三极势力崛起后,注重研究石原现象是审视日本内政外交之间多元互动、应对日本在整个国际格局中非良性作用渗透的重要参照物。  相似文献   
33.
本文首先讲述马哈蒂尔外交语言的广泛内容,然后分析其特点,接着指出马哈蒂尔外交语言在他整个外交活动中的地位,阐述其理论和现实基础。最后指出,尽管马哈蒂尔的外交语言有其自身的弱点,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4.
日本战略走向与中日关系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伴随日本政治的右倾化,日本对外战略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05年以来小泉内阁加紧推行“右倾化大国路线”,造成日本同中国等亚洲邻国关系更趋恶化。中日关系的改善还需两国付出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5.
从和合文化探析中国多边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国开展了与周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集团的多边外交。中国多边外交的思想源自于传统的和合文化传统。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和为贵”、“兼相爱”、“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特点都映射在中国多边外交思想中,从传统中分析出中国多边外交思想的共生性、平等性、多样性、自主性,并以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多边外交思想是对和合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更是结合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36.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公道和霸道之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合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公平正义,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平正义思想、中国百年外交实践的公平正义观,提出以世界人民为主体的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积极倡导国际社会推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国际规则平等,争取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符合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更加满足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挑战的现实需要,更加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增进各国政治互信、促进共同发展、引领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7.
中国互信外交,自春秋时期肇端伊始,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互信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理念和范式。这些既具时代特色、又一脉相承的互信外交理念和范式,确保了中国互信外交实践的历史连续性,并对当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代中国互信外交,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形成了追求"和平"与"和谐"的互信外交实践理念与相应的实践范式,有效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存在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责任论"等论调,对我国顺利推进互信外交和坚定世界各国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政治、安全问题与恐怖主义活动、民族纠纷与宗教冲突、经济、东盟国家对外关系以及与中国关系等六个方面阐述了2014年的东南亚地区形势。2014年东南亚地区政治形势总体较为稳定,但原有恐怖主义势力与伊斯兰国相互渗透,以及各类恐怖事件不断发生,成为威胁该地区安全的潜在因素。2014年东南亚地区经济总体表现平淡,各国外交趋于理性、成熟,与中国关系取得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9.
姚家庆 《东南亚研究》2012,(1):41-46,63
本文讨论了东莞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以及东莞地方政府对东盟国家的经济外交。文章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与外资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跨境合作模式,而这种合作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则在于地方政府经济外交的能力。  相似文献   
40.
韩国的外交困境:一个概括性框架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韩国外交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的困境。通过对60余年来韩国外交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以政权存续为主要目标的安保外交时期,这种困境是不存在的;而进入冷战后的统一外交时期之后,韩国在包括对美外交与对朝外交、和平外交与统一外交、同盟外交与均衡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原则上在全社会(包括政治精英和社会大众)还没有形成广泛而稳定的共识,从而使韩国的对外政策在近年来表现出随着政府的换届而不断摇摆、缺乏稳定性的特征,整体反映出韩国在处理朝韩关系及统一问题上的不自信。韩国只有在这些重大的外交原则问题上形成广泛而稳定的共识才有可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统一外交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