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110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之道——茶马古道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因康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长久以来藏民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但藏区不产茶。  相似文献   
42.
丽江情绪     
<正>一种出于天性的欢乐,一种不设防的放肆和纵情,醉倒了丽江的不眠之夜。初到大研镇,就像一脚跌进了明清时期的秦淮灯影里,歌声如潮,灯幌似海,穿街过院的玉龙雪水在歌楼和酒幡底下泛着红光、淙淙轻吟。已经过了子夜,依楼带  相似文献   
43.
胡克庆 《世纪行》2007,(7):42-42
走进老友夏宏伦(湖北省艺研所离休干部)的家中,就可看到壁上挂着一幅拓片横幅,那上面是曹操手书的“衮雪”二字。  相似文献   
44.
丽江,中国西南边陲一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 金沙江中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和滇、川、藏大三角区域, 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2万人,共有23个民族。丽江历史上就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汉唐时代通往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半个多世纪前,俄国人顾彼得来到丽江,被这里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和谐却鲜为人知而深深打动,称之为“被遗忘的王国”。  相似文献   
45.
商於古道途经今陕西西安、蓝田、商洛到河南南阳,南下至今湖北荆州和襄阳,连接长江,是古代关中通往荆襄、岭南地区的孔道。清代之前,少量的官方物资运输可能经过商於古道运输,至于数量庞大的物资运输,既无可靠的文献资料,也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能够证明经过了商於古道。史籍中明确见于记载的官物运输仅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年间,以赈济灾荒为目的,官物以粮食为主,亦有少量的铜铅运输。  相似文献   
46.
唐蕃古道起自西安,途经甘肃、青海,至西藏拉萨,在湟源全境通过,全长3000 余公里,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通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整个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我国西南的友好邻邦。  相似文献   
47.
48.
云南白族"80后"诗人何永飞的诗集《茶马古道记》,是今年"骏马奖"获奖作品之一。骏马奖由国家民委和中国作家协会共同创办,是少数民族文学领域的国家级大奖。这期访谈栏目,我们邀请何永飞一起对话茶马古道,寻找高原民族遗失的精神。  相似文献   
49.
盐运古道是必要的生存古道,但不是远征古道;丝绸之路是远征古道,但不是必要的生存古道。吐蕃、回鹘等民族恃茶行为的兴起和扩散,产茶区和耗茶区远距离的分离,导致了茶马古道在唐代的兴起。茶马古道彻底消除了欧亚连接地带经常受阻的状态,并进一步使盐运古道、丝绸之路转型为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既是必要的生存古道,又是远征古道,这使得茶马古道能够最终取代盐运古道和丝绸之路,成为欧亚大陆的连接命脉。三种古道类型的更迭关系,为研究古道类型学提供了窗口。  相似文献   
50.
在祖国西南有着中国最早通往域外的古道,境内也有多条古衢。这些古道有诸多特色,从路名看,主要有以起点地名到终点地名命名的,以出资来源命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