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7篇
世界政治   8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8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105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81.
<正>一、传统非致命性防暴武器的应用自20世纪90年代中东和平进程取得进展以来,以色列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总体而言不断改善,国内安全形势逐步缓和,但该国警察及其他强力机关仍须应对较频繁的群体性抗议、骚乱等情况。为避免重大人员伤亡带来的政治困境,与别国同行一样,以色列军警在执行此类任务时主要使用各种非致命性武器以实现弹压、控制人群的目的。但由于在以色列此类冲突往往更具对抗性、规模更大,橡皮弹、催泪瓦斯、高压水炮等传统非致命性防暴武器效果不佳,或威慑力不足,或在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仍可能导致死亡或重伤。  相似文献   
882.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的以色列政策出现了值得关注的新变化。拜登政府开始调整之前对以色列过分偏袒的做法,使美以关系回到常态,有意维护与中东其他各方力量之间的平衡,安抚中东阿拉伯盟友;在地区层面,通过影响盟友们和友好国家,维持美国的主导地位;同时意欲与地缘战略对手伊朗重启谈判,通过重新签署伊核协议对其施加限制,从而对中东和亚太两大战略板块的战略资源进行重新配制,以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拜登政府的新以色列政策将对以色列的外部战略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以色列的回应、域内其他国家的反应以及域外大国的态度都将叠加在一起,成为未来中东局势中新的变量。  相似文献   
883.
2011 年3 月以来,北非中东国家陆续出现国内局势动荡和政治危机,日本遭受罕见 地震海啸袭击并引发核电站事故危机,对全球经济和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能源供应带来 极大的不确定性。受此影响,全球石油价格短期上涨有限,但价格波动和震荡更趋剧烈;长期上国 际石油消费将持续上升,中国海外石油供应风险迅速加大。石油将占据中国能源消费的核心,因此 在维护中国石油安全上,需继续坚持石油进口地多样化、协调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利益 关系、加强商业石油和战略石油储备、推进战略性跨国石油通道建设、加速能源利用技术研发和国 内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884.
中东、北非一些国家的骚乱,必将对地区乃至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此番 骚乱的爆发虽有西方国家长期渗透和干预的背景,但主要还是当事国内部矛盾长期积累并最终激 化的结果。近年来,“金砖四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但在骄人经济成就的背后,也积累了诸多社会 矛盾。中东、北非一些国家的社会骚乱,凸显了社会发展对一国政权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性,为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提供了重要启示。“金砖四国”需要正视和及时解决经济 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创新社会管理,为政权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85.
回顾中国与中东交往的千年历史,有经贸往来、人文交流、人口迁徙等,但进入20世纪更多的是人文交往,2014年中阿双边贸易2512亿美元。中阿贸易占中国外贸的比重较小,而随着2016年习近平主席的出访中阿交流重点转向经济、文化领域,这是一个新的开端。  相似文献   
886.
2003—2010年期间,在国内良好经济局面、追求大国地位和维护外交自主性三个因素的支撑下,巴西卢拉政府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不但改善了出口严重依赖美欧市场的被动局面,还极大地提升了巴西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威望和影响力。被往届巴西政府长期忽视的中东地区,凭借其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和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规模,为卢拉政府实现其外交理念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舞台。历经大胆接触、密集互动、积极斡旋三个阶段,卢拉政府立足经贸合作,充分利用巴西与中东国家的人文纽带,放眼政治合作和大国地位提升,极大地推动了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卢拉实现了巴西元首对中东地区的百年首访,积极推进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利用与阿拉伯国家深厚的人文纽带参与调节巴以冲突、积极斡旋伊核问题,不但为巴西与中东国家不断深化的经贸交往提供了政治保障,还大大提升了巴西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2023年新年伊始,新一届卢拉政府有望抓住中东国家外交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加速促进后疫情时代多极化世界格局的来临。  相似文献   
887.
鉴于信用证的专业性和UCP的普遍适用性,世界上有信用证立法的国家不多。目前在国际上对信用证作出规定的国家约有26个,其中约一半是中东伊斯兰国家。中东伊斯兰国家的信用证立法被规定在商法、商业交易法或商业活动法中,非单独立法;在内容上,其用8—14个条文涵盖了约12个方面的问题。这些立法虽然在法条数量、所涉问题排序等方面略有差别,但内容方面大同小异,大部分是对UCP的移植。中东伊斯兰国家在诸如信用证的定义、撤销、单证不符时的处理、银行对货物的处置权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值得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88.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在中东是一种平行关系,中国的基本态度是不配合、不支持、不对抗美国。近来中美在全球战略层面上对抗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在中间层面,战略空间相对宽松、冲突性不大,在双边层面上结构性矛盾越发尖锐。上下两层的环境日趋恶化,中间内核受到挤压,平行关系的现状不可持续,中美在中东的相处模式必然会进入一个新阶段。短期内,中美在中东的战略选择可能是一个过渡时期。“印太”、欧洲地区已经卷入中美全球竞争,中东何去何从,或许对拉美、非洲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89.
牛新春  李绍先 《国际问题研究》2023,(3):38-54+139-140
中东权力格局进入多极化时代,地区国家争相改善外部环境,以发展经济为首要任务,主要大国间关系有所改善,中东进入以政治缓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以2022年12月中阿峰会为标志,中国中东政策从以经济为中心向融合经济、政治、安全等维度的综合性政策转变。中国适时抓住中东变化机遇,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建交,既为中东和平作出重大贡献,也为中国的新中东外交开了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