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采用MMPI中国1989年修订版,对50名暴力罪犯进行测查,结果发现罪犯组的L、F、Hs、D、Hy、Pd、Pa、Pt、Sc、Ma、Mas、Dy量表偏高,与中国常模正常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揭示罪犯组人格异于常人。对结果讨论中发现罪犯组人格模式为1.6/6.1模式,表明罪犯的犯罪行为与其人格特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震寰 《政法学刊》2003,20(5):11-15
强奸犯罪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且犯罪黑数极高,加强其侦查研究十分必要。国外学者对强奸犯类型有详细的研究,按照美国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组的强奸犯分类对各类型的人格特质和犯罪过程特点可作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析出有关的侦查对策。通过理论的借鉴,以期对强奸案件侦查研究与实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美国社会的执法环境对警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保障美国警察的人格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美国心理学界对警察人格的内涵、测评方法和形成过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在人格测评量表的编制及其实践应用等方面值得我国警察队伍建设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林凡 《学习月刊》2015,(2):23-24
一、哀伤与哀伤辅导香港学者陈维梁将哀伤定义为:任何人在失去所爱或所依恋的对象(主要指亲人)时所面临的境况,这境况既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其中包括了悲伤与哀悼的反应。[1]哀伤作为人类面临失落的本能反应,在任何人的人生历程中都不可避免,广义上可以将哀伤者所经历的失落分为实质性失落和象征性失落,前者指失去身体重要部分、失去亲人、失  相似文献   
15.
浙东人文精神是具有鲜明特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域民族精神.浙东依山临海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商业贸易催化、磨砺了浙东人民开创务实的人格品质,经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气氛和民情风俗又为浙东人文精神输入了丰厚的智慧营养.浙东精神的开掘、倡导和弘扬不仅对浙东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将会产生辐射效应,激发民族精神在新的世纪释放更大的能源.  相似文献   
16.
17.
肖晓莺 《学习月刊》2009,(24):98-99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教师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生活态度、处世方法等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会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因素及学业成就。  相似文献   
18.
张琦  尹霞  肖劲草 《学习月刊》2014,(20):91-92
一、问题提出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彭聃龄,2007)。艾森克认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人格特质包括内外向、神经质和精神质三维度特质(H.J.Eysenck,1976)。国内外对人格特质的研究非常广泛,但主要针对大学生人格特质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无疑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其一生始终徘徊在学术和政治之间。学术与政治的双向进路,使其对民族与文化"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有了深刻的体认。通过全面评价梁漱溟,可以透视与反观那一代知识分子对民族与文化双重困境下的中国的忧患之思。  相似文献   
20.
领导者的人格健康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和核心要素.以《卡特尔1 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简称16PF)测试为基础,对北京和圣彼得堡两市中青年领导群体的人格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从整体来看,敢为性、稳定性高,忧虑性、独立性偏低是两市中青年领导者的共同特质.相对而言,俄方领导者更乐群、自律、有个性,而中方领导者则个性偏中庸、思维更发散.从女性领导者来看,俄方女性领导者更稳定、合群、理性;中方女性领导者更敢为,但在责任性、世故性方面却明显低于俄方女性领导者.从正职领导者来看,中方正职更果敢,但紧张性、焦虑性偏高;而俄方正职的自律性和责任性特征则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