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185篇
中国政治   240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51.
杨云鹏 《学理论》2010,(27):51-52
儒学的价值取向是道德追求,儒家所追求的道德是禀受"天命"而立于"人性"的善德,这种禀于天而立于人的善德统一了天和人,奠定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52.
杜霞 《传承》2013,(5):120-121
作为一个有强烈入世倾向的思想传统,儒学在发展演进中总是与特定的时代特征相联系,表现出了各异的存在形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牟先生对于儒家哲学的转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可能的儒学研究思路,可以揭示出"在世"之人伦结构直接发生在人的良知涌现处,并且为一切伦理学结构奠基,为各种社会制度安排提供合理与可欲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3.
“国际儒学论坛·2009: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5~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09: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150余人,收到论文80多篇.会议主要围绕内圣外王、安身立命以及修养教化等问题展开.并旁涉儒学的一些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654.
李慧 《法制与社会》2010,(23):285-287
董仲舒用"天人三策"的对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并以"天人感应"作为理论工具进行实施,这样使儒学融合了阴阳、五行及道家等思想,从而锻造了儒学的兼容性和应变能力,使得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地位,董仲舒思想对儒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655.
杜霞 《传承》2013,(7):120-121
作为一个有强烈入世倾向的思想传统,儒学在发展演进中总是与特定的时代特征相联系,表现出了各异的存在形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牟先生对于儒家哲学的转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现象学方法作为一种可能的儒学研究思路,可以揭示出"在世"之人伦结构直接发生在人的良知涌现处,并且为一切伦理学结构奠基,为各种社会制度安排提供合理与可欲的基础。  相似文献   
656.
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儒学一直处于核心位置,是大家公认的中华传统文化主干,奠定了民族精神的基调.儒学重道德、讲和谐、重整体、讲践行的价值取向在培养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爱好和平的精神、爱国主义以及自强不息等精神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重构民族精神,必须要从儒学中去汲取智慧.  相似文献   
657.
我们中国是一个重道德教育的国度,历史典籍中关于道德修养、道德教育的论述不胜枚举。道德教育的价值如何?恐怕不能估计过高。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可以发现,作为传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学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非常有限,非但不是无限大,而且存有致命的缺陷。这种致命的缺陷就是儒学过分强调个人的内心修养而轻视制度的设计。中国传统社会重德轻法、重自律轻他律、重教育轻监督的传统和儒学的倡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58.
张慧 《传承》2013,(14)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动乱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分裂和动乱的消极现象下存在的积极的因素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那就是国家的分裂为新的统一准备了条件,而且这些条件都有着共同的儒家思想根源。以儒学为根基的“大一统”思想意识形态在曹魏代汉、魏晋嬗代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9.
从总体上来说,儒家文化虽没有包治天下、一统天下,但它却是中国文化的主导者,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体现是它从主要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中华民族基本的集体记忆,成为制约中华民族国民品性、众趋人格、道德信仰、人生哲学等的最重要的文化传统,儒家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最大,通过教化和熏陶,以及不言之教,儒家文化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赖以生成、发展和完善的主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660.
"儒学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文化"的观点是值得质疑的.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各主要朝代演变过程的考察证明,儒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并不占主导地位:同时.儒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已被修正成为迎合统治阶级政治需要的一种统治策略,而真正称得上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正是这种兵家的谋略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