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185篇
中国政治   240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1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一百年来各种不同类型的儒学研究均认同<论语>的思想,因此<论语>宜于成为今日儒学各派求同存异的基础.为了强调<论语>的基本性和普适性,有必要首先区分由儒学(四书五经和宋明理学)与仁学(孔孟原始思想)所分别代表的两个不同"学科对象".仁学对象和儒学对象的区隔,或仁学从儒学中的分离,还可有助于孔子伦理学思想和现代社会-学术-思想的实际"接轨",以使作为纯伦理学思想的仁学得以有效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学术思想理论交流.仁学除了作为孔孟学之原始对象外,经合理的现代化解释后,还可以作为人类普适的现世伦理理想模型而推广于世界.儒学是一种特殊的民族历史经验,仁学则内涵着一种普遍的人性经验.  相似文献   
682.
学术界对"实学"一词的使用意义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对<明儒学案>中所涉及到的"实学"进行意义上的考评后发现:表层意义上的实学强调一般的道德修养与儒家社会事业的关系:深度意义上的实学强调必须以本体为修养工夫的归宗,并以本体为基石,展开儒家的外王事业.这说明,在"实学"使用频率颇高的时期,儒家内圣外王理念确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83.
"向西方学习"与"回归中国"并非是不可得而兼之的选择,理智的态度是以我为主,海纳百川.复兴儒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必得对提倡的东西有一种敬畏的精神.要注意抓住儒学的优点,探索如何教会人懂得内在反省与潜心修养,人类的自我完善必须通过内省完成.它是一个细致的文化薰陶与长期积淀的过程.在今日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更需要冷静地进行新的探索,不能迷信大轰大哄,它不可能真正奏效.  相似文献   
684.
"儒学复兴论"的贫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儒学复兴论"事实依据的"东亚经济奇迹",无论是在实证研究还是逻辑分析,抑或是方法论检讨上,均呈现出一种疑窦丛生的暖昧不清.而至于在理论依据上"儒学复兴论"对"后现代主义"的盲目攀附,则更是一个由于时空错置产生的怪胎.作者在厘清以上种种谬误的同时,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对相关问题所持的观点与方法.最后点明,"儒学复兴论"就其现实性而言,不过是类似历史推背图的一厢情愿的憧憬罢了,而且还有碍于我们当前正朝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跨世纪迈进.  相似文献   
685.
现代成人教育以全面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作为最高使命 ,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 ,学会做人。儒学成人论所研究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 ,其要旨是高扬人的生命尊严和主体价值。其中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明义重公的价值观、厚德载物的宽阔胸怀等 ,是高尚人格的组成要素 ,也是人的发展与完善的内在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86.
张玲  黄畅之 《求索》2007,(7):146-147
本文分析了我国儒学在新世纪儒学价值的现代转型和21世纪儒学价值的重塑问题。藉以启示我们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和谐文化已经成为文化工作主题,我们应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687.
《人民论坛》2015,(3):58
综合得分:6.1关注度:6.8活跃度:6.5影响力:5.22014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也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创会30周年、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20周年。从北京到山东,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性活动,尤其是9月24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对儒学研究与  相似文献   
688.
儒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是非政治化的,其服务目标不应是单一的政治,而应是整个社会。而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又造成了传统儒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长期的、单一的政治化形态。在当代,儒学必须坚持去政治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巩固其自身的发展,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89.
张腾 《人民论坛》2013,(2):220-221
儒家学说从初创至西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不断吐故纳新,始终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安邦定国的指导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学并称"显学"的儒学,并非名副相实。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先秦儒学倡导的德治、仁政不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霸政要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纷争局面使儒学无法独尊。  相似文献   
690.
申波 《湖湘论坛》2015,(4):27-31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的90多年奋斗史中最重要的历史经验之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中国社会的基本环境,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思维方式、理想社会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都有诸多契合之处,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