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7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近年来,针对美日印澳等国推动印太战略引发的地缘政治压力,泰国形成了"中等国家"及对印太战略"必要但非关键的次区域支点"的自我定位。泰国认为,印太战略的根源在于地区秩序重塑,将会增加地区安全风险,但也会为跨区域联通与发展提供动力,并将推进国际规则的制度化建构。于是,泰国采取了"以中美为主轴,保持地缘平衡;以日印为两翼,分散大国引力;以东盟为根基,提升抗风险能力"的积极地缘策略,试图通过保持地缘引力结构的动态平衡,从而趋利避害,甚至化危为机。对此,中国有必要重视泰国的次区域支点作用,防范政治风险,补齐安全短板,巩固经济优势,拓展文化纽带,稳步推进中泰战略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美同盟一直是韩国的安全支柱.韩国作为同盟中弱势的一方,努力在不对称同盟中寻求平等地位,并尽可能在韩美双边和朝鲜半岛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特朗普政府时期在美韩贸易赤字、驻韩美军防卫费分担等议题上对韩国施压,引发韩方不满.韩国虽在贸易问题上与美国重新达成协议,但在防卫费分担问题上采取拖延战术以谋求达成接近自身目标的协议,展现出同盟中弱国的能动性.然而,文在寅政府的能动性有明显的限度.拜登政府上台后,除了修复受损的美韩双边同盟关系外,双方或将在更广泛的地区和全球多边议题上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73.
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提出的印太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承接日本安倍内阁的构想,在价值观上强调"自由""开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标准,含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积极实施对华战略竞争的宏观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以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进一步强化印太战略的意识形态色彩,以便拉拢盟友和伙伴国共同遏制中国.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深层动因是制造中国与印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对立,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当然,美国要在印太地区持续展开价值观攻势,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中国既需要增强战略定力,加强与美战略沟通与相互理解,避免两国认知差距不断拉大,意识形态鸿沟越来越深,也需要推进"一带一路"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消解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地缘政治结构,以中韩、中国—东盟关系为抓手,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74.
美国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提出的印太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承接日本安倍内阁的构想,在价值观上强调"自由""开放"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标准,含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在积极实施对华战略竞争的宏观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以维护美国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进一步强化印太战略的意识形态色彩,以便拉拢盟友和伙伴国共同遏制中国.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深层动因是制造中国与印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对立,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当然,美国要在印太地区持续展开价值观攻势,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也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中国既需要增强战略定力,加强与美战略沟通与相互理解,避免两国认知差距不断拉大,意识形态鸿沟越来越深,也需要推进"一带一路"和"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消解美国推动印太战略意识形态化的政治经济基础和地缘政治结构,以中韩、中国—东盟关系为抓手,拓展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75.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采取多种举措发展印日关系,印日关系被大幅度提升至"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印日关系强化的背后有多重驱动力,既有双方在战略、经济上的相互借重,也有双方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既有双方内在价值观层面的相近,也有外在因素的推动。尽管印日同盟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但印日关系的强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东西两线将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利益拓展将受到挑战,在南海和东海的权益也将受到威胁。面对印日关系强化所导致的复杂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应理性看待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波动,现实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采取外交、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76.
印度莫迪政府上台以来,美印防务合作进入"提质增速"阶段,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得重大突破。美印防务合作的驱动力,既有两国战略对接及商业利益的因素,也是两国对华安全疑虑的折射。未来,美印防务合作将受到各自国内外战略走向、第三方因素及地区热点、已有合作项目成败等因素影响,并在客观上对地区安全局势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7.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美国对其的看法经历了三个重大转变:一是从美国官方不重视、美国舆论较少讨论到官方和智库系统性研究和讨论"一带一路";二是从美国不看好"一带一路"的前景到全面警惕其发展;三是从缺乏应对措施到出台和落实系统性的"印太战略"。美国对自身和对中国认知的变化、"一带一路"的快速进展等多重因素促成了这一系列变化。展望未来,围绕"一带一路"中美还将开展长期和复杂的磨合和博弈,这对双方及中美关系均将产生重大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马天月  翟崑 《当代亚太》2023,(1):100-124+159-160
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持续推进,“印太经济框架”(IPEF)成为其遏制中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数字技术革命引发全球秩序深度调整,美、日、澳、韩等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并通过对外援助等方式对东盟进行渗透。数字经济治理是IPEF的重要内容,美国希望以此达到抑制“数字丝绸之路”、拓展“印太”市场、主导数字时代经济治理格局和安全格局等目的。文章从制度嵌入的视角理解IPEF在东盟数字经济领域的战略部署,并从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三大基础要素分析IPEF对东盟数字规则和治理体系的影响,阐述IPEF成员加深数字领域的合作可能给东盟数字经济治理带来的变化,由此提出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措施建议,以巩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成果,从而打破IPEF对中国的围堵。  相似文献   
79.
邢瑞利 《东南亚研究》2023,(1):42-61+155-156
拜登政府推出“印太经济框架”后引发东盟高度关注,但东盟各国的反应却存在明显差异。经济预期和威胁认知是影响东盟国家对“印太经济框架”认知差异的两个重要变量。经济预期直接塑造了国家的经济决策偏好,威胁认知则会影响国家外交政策行为的倾向,两者共同决定了东盟国家加入或拒绝加入“印太经济框架”背后的行为逻辑。具体而言,新加坡、越南、菲律宾对“印太经济框架”持积极的经济预期,且对华威胁认知均比较强烈,因而坚定加入该框架;印尼、泰国都谨慎加入“印太经济框架”,但前者持比较消极的经济预期、对华威胁认知趋强且在一定限度内,而后者则持比较积极的经济预期且对华威胁认知较弱;柬埔寨对“印太经济框架”持消极的经济预期且对华威胁认知很弱,因而拒绝加入该框架。东盟国家对“印太经济框架”的差异化反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干扰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国有必要对东盟各国的态度立场加以辨别,诉诸精细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0.
近些年来,世界战略重心东移,美国“重返亚太”,印度与印度洋战略重要性上升.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印太”作为一个新的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概念在澳大利亚、美国、印度等国的学界和政界被广泛使用.在“印太”语境下,中国的地区影响力遭遇人为淡化,中国的海洋活动受到格外关注,部分国家积极筹划针对中国的海上安全合作和小多边机制.但由于各自利益驱动,在“印太”框架下,有关国家在联手制衡中国的问题上尚未取得一致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