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1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164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12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正>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快速发展。但关于慈善事业的概念长期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科学界定慈善事业概念,对于当前慈善事业法起草工作和慈善事业深入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英美历史上慈善事业概念的缘起、发展进行考察,探讨英美的经验对我国界定现代慈善事业概念的启示。一、英美慈善概念的缘起与发展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慈善事业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慈善传统源于古代基督教文化。根据基督教教义,慈善是基督教神  相似文献   
22.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基督教在中日韩三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韩国已经成为其第一大宗教。比较三个国家基督教传播覆盖范围出现的差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也是多个方面的,主要与传入国的国情及基督教与其民族主义的关系、本土宗教的认同程度、教徒的社会结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3.
我国非法基督教组织发展迅速,活动猖獗,政府管控面临较大考验。通过对河南部分地区家庭教会非法宗教活动的个案研究,综合分析非法基督教组织的现状特征:组织发展迅速、影响扩大快,潜在社会危险问题与社会力量局限现状并存,具有一定社会正能量,现存问题影响组织发展和稳定,发展后劲欠缺。  相似文献   
24.
刘波 《党政论坛》2014,(20):37-37
最近,《经济学人》的两位编辑,英国人约翰·米克尔思韦特与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写了一本书:《右派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对美国社会做了独到而深刻的分析。社会主义为何与美国无缘两位作者认为,美国在它那并不漫长的历史上,一直是西方世界里的异类。早在19世纪,欧洲的观察者就惊奇地发现,这里对欧洲风起云涌的各种派别的社会主义运动几乎彻底免疫。恩格斯曾经以忿怒的口吻写道:"美国是纯粹的资产阶级国家,甚至没有封建主义的过去,  相似文献   
25.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26.
张军才 《民主》2014,(3):57-58
<正>"底线"是人生必须遵循的原则之线、正义之线、良知之线、规范之线。"底线"之基,先说原则之线。做人是有原则的,原则是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做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或在某个领域里不能离开的禁止性规定。做人的原则应该是多方面的。比如,对待学习、生活、工作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原则,也就是说有个做人做事的底线,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哪些事应该努力去做好,哪些事可以做,而哪些事是绝对不能做的。做人不能没有原则。没有了做人的原则,也就没有了衡量对  相似文献   
27.
基督教朝圣观念的重要来源是《圣经》中原罪的观念与赎罪的教义。罪与赎罪的观念主宰着西欧民众的精神生活,并成为宗教朝圣活动的核心价值与基础理论。朝圣理论经过教父哲学家和教会教义的不断补充与完善,成为西欧社会各阶层信仰的观念之一,也为稳固西罗马帝国灭亡以来的西欧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丁光训主教的神学观主要有:主张淡化“因信称义”和“信与不信”的矛盾;提倡中国基督教建设为伦理型、道德型、服务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科学分析“世界末日论”;神学体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等。  相似文献   
29.
THE Nanjing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Nanjing Union) is in an obscure alley in the busiest part of Nanjing-downtown Xinjiekou. It brings to mind the Chinese philosophical paradox-that the highest state of reclusion may be found within the densest urban jungle. Nanjing was formerly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er of southern China, and served as capital for 10 dynasties. Between 1912 and 1949 it was the capital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Nanjing 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 is the highest Christian academy in China. It was founded in 1952 by combining 12 of East China's Christian seminaries. "The in-orbit development of the seminary did not occur until 1981, when it resumed enrolment,"says 90-year-old Professor Chen Zemin, former vice president of the seminary. Since 1981, the Nanjing Union has graduated 3,000 students. A full 80 percent of them work in churches, Christian organizations and seminaries across the country, forming the backbone of the Chinese Christian community. Eighty percent of the teaching staff at Chinese Christian seminaries graduated from the Nanjing Union.  相似文献   
30.
1922-1927年由知识界引发后扩展到全国的非基督教运动,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根源。一方面,中国民众对外来宗教的抵制有着历史根源,它体现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和政治生活上的冲突;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以来从哲学、文化的角度对基督教的批判,终于转变为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社会运动。非基督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国内宗教批判思想的必然结果,它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