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9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法律   573篇
中国共产党   503篇
中国政治   865篇
政治理论   385篇
综合类   87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5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对城市小餐馆污染环境扰民的成因、危害及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结合北京东城区实际情况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52.
论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银广厦等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案纷纷被媒体揭露,负责审计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人们的严厉谴责。这一系列审计失败的案件使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本文就审计失败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审计失败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3.
妇女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妇女在就业中遭受"隐性歧视",已成为阻碍妇女成为先进生产力创造者的社会问题.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男女平等观,鼓励妇女从家庭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根本;其次,要致力于提高妇女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使妇女有实力去竞争合适的岗位,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关键;最后,要健全保障妇女就业的政策法规,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监督管理措施,使侵犯妇女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能够受到严厉惩处,这是消除就业"隐性歧视"的保障.  相似文献   
54.
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与化解手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 ,由于金融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逐渐显现 ,现已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这既有历史和政策的原因 ,也有体制和经营的原因。为从根本上规避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 ,必须深化改革 ,完善内控机制 ,强化核算制度 ,优化信贷资产 ,落实扶持政策 ,以增强支持“三农”的后劲  相似文献   
55.
微污染原水深度处理与生物活性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目前生活饮用水水源日益恶化的现状,综述了生物处理法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论述了微污染原水深度处理诸多方法之一-生物活性炭法的处理机理、特点及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56.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民工荒”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民工荒”现状分析入手,着重分析探究城市化进程中该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并提出政府应把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入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企业应树立科学的用人观等建议。  相似文献   
57.
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的目的和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并分析其成因,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由于把问题限制在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中,而地方政府的发展方向是服务型政府,故而先简要探析服务型政府应有的社会管理职能,作为提出和分析问题的依据。  相似文献   
58.
城市经济圈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经济圈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其基本特征是高聚集、高能级、开放型.城市经济圈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并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受体制、观念、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制约,不能充分发挥潜力,应坚持产业优先原则,扭转发展观念,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文化融合,为城市经济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59.
陆飞跃  卢桂生 《唯实》2005,(12):56-58
正确地认识和分析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对于维护地区政治稳定,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和谐武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0.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理论探索》2005,5(5):18-19
群体性事件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表现形式。改革中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利益调整的失衡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经济根源;广大群众较为严重的政治依赖性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治根源;公民开放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与不适当膨胀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