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1篇
法律   418篇
中国共产党   194篇
中国政治   602篇
政治理论   122篇
综合类   4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吴秀清 《新湘评论》2005,(10):49-49
独特的战略位置和地理环境使怀化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近年来,怀化市深入挖掘和运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既增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效果,又使红色教育资源和教育基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和较好保护。  相似文献   
32.
9· 11事件后, 打击和防范恐怖主义成了国际社会和各国安全活动的主题。然而恐怖 与反恐怖是邪恶与正义的对峙, 是一场非理性与理性的对抗。想打赢这场战争, 不能仅仅靠某些国 家或某一地区以及单一手段和力量, 而要靠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在内的综合性力量, 靠各 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智慧和毅力。  相似文献   
33.
劫持人质罪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恐怖主义罪行的一种表现,该罪严重侵犯国际人权法所保护的基本人权,同时危害国际社会的安全,破坏国际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因此,明确劫持人质罪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研究劫持人质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及与国际刑法中其他犯罪的区别,有助于准确的识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从而更加有利地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  相似文献   
34.
翟毅 《小康》2005,(4):43-44
进入2005年,“气候变化”可能已经取代“恐怖主义威胁”成为全球头一号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世界政经格局。  相似文献   
35.
谢玲 《国际展望》2021,(3):135-151,157,158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恐怖主义活动方式变得更为隐秘。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空间从表网的在线社区与视频分享平台转向暗网黑市交易和暗网论坛。针对暗网节点通信和交易信息高度匿名等特点,相应的反恐工作需要采取新的技术手段,以深度切入恐怖分子用于扩大影响的暗网空间。为此,可以设计和优化专门适用于暗网的聚焦爬虫工具,挖掘恐怖主义活动信息;可以搭建涉恐事件数据模型,分析恐怖组织可能的线下攻击手段;可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超链接分析方法,定位暗网内恐怖主义隐蔽社区和危险用户集群。通过准确把握暗网中的匿名恐怖主义活动规律,抓住安全监控与防范的重点、难点,综合施策,以及适时制定和精准实施反恐网络安全策略,能够最大限度遏制暗网恐怖主义的危害,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36.
九一一事件后,国际反恐行动似乎已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这与人们对恐怖主义的"越描越恐"密切相关,而隐喻的存在及广泛使用是导致"越描越恐"的重要原因。在恐怖主义的治理中,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涉恐隐喻具有启发性,但也因其随意性、凸显与隐藏的特征,限制了人们关于恐怖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在美国涉恐的政治、媒体和学术话语中,"恐怖主义是战争""恐怖主义是野蛮的东西""恐怖主义是疾病"和"恐怖主义是不受欢迎的植物"是占主导地位的隐喻。这些隐喻深植于历史、人们的恐惧、社会系统和舆论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恐怖主义的正统看法。进行隐喻分析,使用多种隐喻,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隐喻陷阱,但仍不能消除它。因此,在恐怖主义治理的过程中,坚持"犯罪"隐喻为主导、灵活使用多种措施、重建受损的政治秩序、减少对无辜平民的伤害和对穆斯林的歧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7.
宗教因素对恐怖主义的影响由来已久。近年来,宗教问题与恐怖主义经常纠缠在一起,构成对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文章通过研究宗教史上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情况,试图消除宗教恐怖主义,发挥宗教社会功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8.
恐怖主义是指任何个人、团体或国家 ,使用暴力或其他毁灭性手段 ,残害无辜 ,引起人们恐怖 ,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行为。必须制定、完善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国际公约和文件 ,制定、签署、完善防止和打击恐怖主义区域的、多边的和双边的公约、法规和合作协议。我国必须制定一部反恐怖主义专门法规 ,修改刑法 ,在刑法分则中专章规定恐怖行为罪。  相似文献   
39.
论恐怖主义犯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恐怖主义犯罪是全人类文明社会的共同敌人。面对恐怖主义的全球危害 ,如何科学而全面地认识恐怖主义犯罪 ,探索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寻求更加有效地防范与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 ,是理论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界定恐怖主义犯罪的基础上 ,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特征进行概括 ,对恐怖主义犯罪原因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了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40.
“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目的性 ,手段、对象与目的的非对称性是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特征。国家也可以成为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恐怖主义犯罪是基于政治目的 ,针对不特定的目标以与实现其目的不相称的手段实施的足以引起社会恐慌的侵害或破坏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