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00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248篇
工人农民   736篇
世界政治   1065篇
外交国际关系   829篇
法律   4517篇
中国共产党   16089篇
中国政治   20842篇
政治理论   2670篇
综合类   476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31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673篇
  2015年   1189篇
  2014年   6137篇
  2013年   5454篇
  2012年   4286篇
  2011年   4185篇
  2010年   4108篇
  2009年   4615篇
  2008年   4407篇
  2007年   2865篇
  2006年   3704篇
  2005年   2723篇
  2004年   1336篇
  2003年   1100篇
  2002年   1168篇
  2001年   995篇
  2000年   664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12.
《贵州民族研究》2020,(1):F0003-F0003
《贵州民族研究》是我国民族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办刊历史悠久,是一贯注重以学术质量来衡量和发文的学术刊物。本刊不收任何费用,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来稿,以质量为论文刊发的标准。由于本单位实际情况,我们尚未建设有官方网站及网上投稿信箱。  相似文献   
13.
图片报道     
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社会治理新格局,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发扬志愿服务精神,12月14日上午,汶上县西城社区联合汶上县西顺纺织有限公司党支部、山东正权纺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到金星花园小区开展"红盟助力情暖万家——清洁家园喜迎新年"志愿服务活动。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企业班组长,西城社区全体社工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今中外,对于读书学习均推崇备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能读书才必博”等论及读书的名言佳句比比皆是。尤其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历来尊崇书香门第,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等关于刻苦读书的励志典故人们更是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8.
19.
刘向阳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1):13-29,153,154
随着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和阿富汗抗苏战争的开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毒品产量迅速增加,成为世界毒品市场的重要来源地。阿巴边境地区的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等跨境民族在"金新月"地带的罂粟种植和毒品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世纪80年代后,阿富汗生产的鸦片主要来源于阿巴边境的普什图人村庄,巴基斯坦的罂粟种植也主要集中在以普什图人为主的西北边境省和联邦直辖部落地区。多年以来,尽管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政府在阿巴边境地区不断采取禁毒措施,发展替代种植,但是均未能清除该地区的罂粟种植和毒品生产。阿巴边境的普什图人、俾路支人等民族长期种植罂粟并参与毒品走私的原因包括历史、政治和经济等因素。从历史上看,阿巴边境的普什图人有种植罂粟的传统,出售鸦片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从政治上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政府不能对边境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为边境地区的普什图人和俾路支人种植罂粟和从事毒品走私提供了条件。此外,一些政党为了拉选票而支持当地人们种植罂粟也是重要的政治原因。从经济上看,种植罂粟的收入要高于种植小麦的收入,贩卖毒品的利润较高是吸引阿巴边境的普什图人、俾路支人等民族种植罂粟和从事毒品走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贵州乡村旅游资源丰富,545个中国传统村落,213个中国民族特色村寨,蕴藏着最有特色的民族建筑、最多彩的民族歌舞、最绚丽的民族服饰以及宁静的乡土生活,成为贵州发展乡村旅游的坚实基础。随着贵州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乡村旅游被推进大众的视野,并在旅游复苏、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曰益增长,彰显出独特地位。可以说,乡村旅游的一头是传统生活,一头是现代文明,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将两者兼容并蓄,本刊特邀请嘉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