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1篇
法律   28篇
中国共产党   130篇
中国政治   80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时事报告》2006,(4):6-6
按照计划,2006年1月9日~27日,大约200名日本陆上自卫队士兵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军的士兵一道,进行代号为“铁拳”的两栖登陆作战演习。主要内容是假设远离日本本土的西南岛屿被“敌人”占领,日美联合发起攻势,登陆将“敌人”击退,夺回失岛。  相似文献   
10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已经不再满足于“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地位,历届内阁开始要求与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大国地位。日本政府在寻求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了以军事领域作为突破口,以成为军事大国带动政治大国目标的实现。具体体现在强化日美同盟、建立和完善有事法制、保持自主、高效的自卫力量与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3.
所谓海权,分别有海洋权力、海洋权益和海军力量的涵义。海权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安全方面看,海权对于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政权稳固方面看,海权对于我国人心向背、人员就业与社会稳定和我国与海上邻国的海上争端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从而对我国的政权稳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TPP是一种旨在实现贸易、投资及人员往来等全面自由化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野田内阁意图通过TPP提升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内农业的结构性改革,重振日本经济;在对外关系上,则欲借此修复巩固日美同盟,配合美国牵制中国的战略布局,并在未来亚太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占据有利位置。基于上述战略意图,尽管遭到日本国内长期依赖财政补贴及贸易保护的农业部门和希望继续维持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医师会等团体的坚决反对,以致日本面临政治分裂的风险,野田仍作出了参加TPP谈判的政治决断。  相似文献   
105.
苏联是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基于对国际形势、时代主题以及自身安全威胁的思考,苏联着手发展海军力量;而随着海军实力的发展,苏联又逐步由被动防御走向主动防御,海洋战略也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进攻;在进攻性海洋战略的牵引下,苏联又进一步加强远洋海军的建设,同美国在全世界进行角逐,缓解苏联本土战略压力,强化了苏联的国家安全。以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为核心的苏联海权由于缺乏经济动力的支撑后劲不足,且消耗了大量的宝贵资源而得不到补偿,使其本身成为纯粹的消费者,一旦国力衰落,其衰落就变得不可避免。作为一个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的大国,中国很有必要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建设与国力和国家战略目标相匹配的海权。  相似文献   
106.
日本民主青年同盟是日本共产党领导的青年组织,近年来始终维持一万人左右规模,社会作用和影响力不断减弱。由于日本社会少子化现象严重,青年人口占比不断减小,由此产生的青年生存压力加大及政治冷漠,使青年对参与各种政治性青年组织兴趣不大,加之日共在日本社会民调不高,民青同盟正面临吸收新盟员和组织发展等困境。为应对此困境,民青同盟重视青年的生活学习问题和日常困惑;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日共纲领,改造青年的世界观;呼吁青年参与政治,激发青年的参政积极性等。民青同盟未来的健康发展需处理好自身建设与组织发展的关系、民青同盟与日共的关系及无产阶级青年组织与其他青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丘岳  穆重怀 《侨园》2015,(Z1):16-19
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命运,重塑了东北亚的地缘态势。同时也撬动了地球,打破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格局,重新调整了列强之间的关系,为十年后的日俄战争、20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下了伏笔。甲午战争,虽是中日博弈,但在它们身后我们可以看到欧美列强积极活动的身影。它们把中日两国作为自己的棋子,努力使自己在东北亚的利益最大化。在这里我们主要从文化的视角对英美两国在甲午战争时期的国家战略、应对策略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8.
《学理论》2015,(26)
海权之争在世界历史和大国地缘战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海权对正在崛起的中国,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作为陆海兼备的中国,海权发展却相对缺失,其中美国的不断介入就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美两国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美国却经常利用与中国有领海争端的周边国家制约中国海权发展。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便时常插手,成为推进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重要筹码,为钓鱼岛争端的解决增添了不稳定的变数。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必须谨慎处理海权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09.
梳理日本关于"一带一路"的舆情,回顾日本自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外交的特点可以看出,日本通过鼓吹"中国威胁论"巩固日美同盟,渲染中俄不睦,企图以此遏制中国。未来一个时期,在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诸多国际事务中,日本遏制中国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在中日竞争中,日本自身技术成本高、中亚战略推行缓慢都令其自身危机感十足。此外日本对日美同盟还存在猜忌与不信任,惧怕美国跳过日本对华进行"越顶外交",因此如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日趋成熟,日本不会放弃在"一带一路"问题上与中国进行战术合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0.
本文选取1816—2003年间所形成的同盟和在此期间爆发的与同盟相关的战争,采用同盟国家得分与同盟得分相结合的方法,在考察同盟盟约特殊性的基础上,分析同盟援助的可靠性,并对与此相关的三个假设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