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73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崔永东 《中外法学》1999,(2):97-104
<正> 一、从云梦秦简看秦人的预防犯罪思想 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的秦简中,有《语书》和《为吏之道》两篇,其中对如何预防犯罪问题颇有探讨。要预防犯罪,须首先认清犯罪的原因。《语书》云: 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 所谓“乡俗”,指一地的社会习俗,引文句意谓:一地有一地的社会习俗,不同的社会习俗使人的行为模式也不相同,不良的社会习俗会把人的行为导向损害民众与国家利益的方面。这是把犯罪原因归结为社会“恶俗”。但《语书》中又特别强调了人的“淫失(佚)”、“间(奸)私”和“私好”之心即各种膨胀的私欲与犯罪的关系,而《为吏之道》则直接把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贵货贝”之类的乱欲,这就点明了犯罪的人性原因。  相似文献   
102.
<正> Ⅰ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法制这个概念正象今天的法治概念一样引起法学界的广泛关注。那时,前辈学者们在法制的概念下讨论了在今天看来属于法治的问题。比如,今天有人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有法治,封建专制国家没有法治,那时则表述为“法制”是近代的产物。张国华先生参加了这场讨论。在讨论中张先生以一个法律史学者特有的求实精神,对中外历史上法律事物发展的客观情形做了认真的考查,提出了虽不够新派但却合乎实际的观点。他认为,维护法制不仅只是资产阶级的需要,也是“包括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不可能没有的要求”。张先生的论述告诉我们两条基本的道理,即(1)法律本质上要求约束其调整范围内的一切人、一切活动;(2)法制(今天称为法治)是一切国家的普遍要求。  相似文献   
103.
梦碎金陵     
在偌大的中国大地上,南京是中国少有的几个千年文明古都之一。从“楚王埋金以镇王气”日金陵之名开始,先后有吴、东晋、宋、齐、梁、陈、南唐、明等王朝和太平天国在此建都。然而,这些建都的朝代维持的时间大都不长,即由种种原因被中原统治者所屠灭。太平天国和他的前辈一样,也没有逃出昙花一现、即遭覆灭的厄运。  相似文献   
104.
陈孔坛 《检察风云》2010,(20):77-77
古代邮驿是国家的通信机构,事关军国大事,历代统治者对邮驿都十分重视。修筑驿路,兴建设施,制定法律和制度,邮驿通信采用的又是接力通信,必须环环相扣,做到迅速和安全。历代都规定邮驿人员在执行任务时有种种特权,如渡河优先,宵禁时允许通行,夜间己关城门可打开。  相似文献   
105.
张荣 《公民与法治》2010,(20):47-48
明朝“驻京办”成为各地官员贿赂对象 明朝时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驻京办”,但明建立之后,统治者认为,类似进奏院职能的机构还是需要的。于是,便新设了一个叫做“通政司”的部门。复旦大学的高老师分析说,其实这个部门也同样起着“上传下达”的功能:掌管着将皇帝的命令通传下达给地方,收受、检查地方及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奏报四方臣民的动态、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通政司取消了进奏院时期地方派员驻守的中间环节,直接受皇帝管辖,与六部平起平坐,权力很大。  相似文献   
106.
文心 《传承》2006,(3):36-37
女教:压迫妇女的理论思想汉代以前,男女之间没有礼教的约束,婚姻方面保持着原始社会的遗风,恋爱也是很自由的。从汉朝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采用儒家学说作为治国之道,形成了以“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为核心的女教,并成为封建礼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以此对妇女进行教化,使妇女在精神上接受奴役,安分守己。汉代刘向所作《列女传》和班昭所作《女诫》首开对妇女进行压迫性教育的先河。刘向作《列女传》七篇,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每篇15传,以此作为女子行为的标准。后汉班昭亦作《女诫》七篇,是卑…  相似文献   
107.
张鸣  郭芙秀 《同舟共进》2011,(10):20-21
载沣:他不傻,却干了一件最蠢的事儿 1908年,载沣3岁的儿子溥仪被选为光绪的接班人,身为监国摄政王的载沣,实际上成了中国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08.
回溯上下数千年中华文明,重德释道由来久矣。殷商时期,天子自称是“天”“上帝”在人间代表的最高统治者,却因奴隶的暴动,致使“天命改降于周”。这一历史大变革,使得获得执政权的周王朝最高统治者警醒,他们悟出了“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的“天命观”,并清醒地认识到,“天”只辅佐那些有德之人。  相似文献   
109.
祝灵君 《当代贵州》2014,(12):66-66
正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在《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中谈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时强调:"政治现代化的源泉在城市,而政治稳定的源泉却在农村","在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里,城市不单是动荡的场所,而且也是政府反对派的大本营"。我对亨廷顿的这个观点印象十分深刻。2010年10月,我到非洲访问,切身感受到了一些非洲国家的"底层治理之痛"。这些国家的上层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0.
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明白了通货膨胀的原因,但通货膨胀仍然难以医治。我们怀疑,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经济学知识,古代的统治者是否有足够的勇气挥去脑中大帝国的荣耀,是否能够节制酒池肉林的生活,这实在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