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92篇
中国共产党   81篇
中国政治   124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网络空间具有互文性、变异性、解构性、干扰性以及边缘性等特性,表现在人的心理性结构反映上主要是心态浮躁,专注力下降;思维浅显,思想力不深;颠覆传统,个人至上等.这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刻理解网络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也能使其依据网络本身的特点和对人的心理性影响,思考针对性良策.  相似文献   
42.
网络空间由于其虚拟性、自由性、创造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使得人们的恶习极易被扩张,从而引发种种有违道德的事件。这些问题的解决诚然需要网络立法,但更需要网络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43.
试论网络空间的主体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海兵  赵勇 《人民论坛》2012,(2):116-117
网络空间里,传统社会中群体的身份认同被网络空间瓦解,稳定单一的认同也出现了危机。主体身份的电子文本化和流动性,充分反映了人的创造性,主体身份的虚拟性使个体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得以在网络里重新整合。网络空间中主体的自我认同不仅是能够实现的,而且是在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进行和完成的。  相似文献   
44.
当今美国网络空间战略在全方位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基础上,更注重积极抢占国际网络空间控制权。以新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外交"成为美国实现政治目标的新手段。美国企图以"互联网自由"为旗帜,为其主导网络空间鸣锣开道。由于美国在相当程度上掌握着网络技术的制高点,控制着网络的连接权、话语权,因此在网络空间具有先天优势。当前,在对华网络战略方面,美国也已经由单纯的"网络渗透"转向利用网络空间的主导权和垄断网络资源的优势,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网络"侵略"、颠覆和破坏,给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中国应高度重视美国网络空间战略的动向和变化,妥谋对策。  相似文献   
45.
国外网络版权保护的最新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网络版权保护的呼声在国外知识产权发展相对成熟的数个国家日益高涨。随着数个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审判的完结,公众版权保护联名活动大规模开展,版权法修订也陆续被版权贸易大国提上日程。国外司法实践与立法的最新动态今年4月,德国汉堡区域法院对德国音乐作品演出权与机械复制权协会诉网站YouTube一案作出判决,要求被告YouTube移除7段侵权影片,在未来应用过滤机制以防止用户上传侵权视频。这项判决使得谷歌作为网络服务商承担了对网站用户的监管职责,在网络版权  相似文献   
46.
米铁男 《行政与法》2012,(12):91-95
美国出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是争夺制网权,主导互联网世界的信号,既有其自身安全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目的。该"战略"从美国自身利益出发,试图为全世界的互联网活动制定规则,有违国际法中主权平等等一系列基本原则。中国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信息化战略,依托国际法原则,努力参与国际网络行为准则的制定,争取平等的话语权,平衡世界制网权。同时也要逐步完善国内互联网立法,提高网络应用技术,增强网络空间的软硬件能力。  相似文献   
47.
彭勇 《学习导报》2014,(12):14-15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愈加凸显,传统管理模式中沟通不畅、解决不力的问题依旧存在,群众认为"上访不如上网",纷纷将困难问题、情绪怨气诉诸网络,形成"网上信访"格局。如何把网上汹涌舆情转化凝聚为改革发展的共识,如何把虚拟网络空间的民情民意与党委政府的决策案头联通,成为摆在县域网络管理部门面前的待解课题。近年来,长沙县顺应传媒趋势,驾驭新兴媒体,把握群众需求,积极利用网络问政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创新宣传引导模式,加强网上舆情受理、办理、回复,以解决群众困难之"实"破除舆论环境恶化之“虚”,走出了一条网民点赞、媒体叫好、业界称道的“网上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48.
网络空间当下已经成为国人进行社会活动的区别于现实社会的另一个活动空间,由互联网技术发展所开辟的网络空间,因其独特的属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虚拟活动空间,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延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但是,虚拟的网络空间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泛滥的虚假消息,遍布的恶意广告等。深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出,民众对于权利义务的错误认识是导致网络空间中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民众对权利义务关系的颠倒认识,导致了民众在网络空间中肆意行使权利,造成了对网络空间秩序的破坏和对他人权益的侵犯;民众对权利义务内涵的错误认识;加剧了权利滥用的局面,严重破坏了网络空间的正常发展。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以期能够寻找到厘清网络空间中权利义务关系及内涵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最前沿,在这个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是确保网络舆论可管可控,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构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从话语主题创新、话语载体整合、话语主体构建、话语评价优化四个方面同向发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0.
《行政论坛》2019,(1):30-38
公众参与涉政网络事件的场域与频率的扩大和增长必然冲击现实社会的有序性,而其源头网络空间治理的有效性又依赖于公众参与涉政网络事件生成机理的深刻揭示。基于国内外互联网动员与网络集体行动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建构了一个用于解释公众参与涉政网络事件的宏观过程和个体行动者之所以选择参与以及怎样参与的微观过程的理论框架,并通过设计的量表和软件工具对多个地区进行了调查检验与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现实环境中的资源禀赋、情感驱策下的动机累加、认同构建下的行动触发、理性博弈后的现实参与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与行动主体的紧密互动中实现了从舆情参与到现实行动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