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64篇
  免费   716篇
各国政治   924篇
工人农民   954篇
世界政治   3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02篇
法律   6922篇
中国共产党   1966篇
中国政治   4512篇
政治理论   1789篇
综合类   105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1516篇
  2013年   1915篇
  2012年   1827篇
  2011年   1932篇
  2010年   1834篇
  2009年   1961篇
  2008年   2266篇
  2007年   2360篇
  2006年   2398篇
  2005年   2172篇
  2004年   2194篇
  2003年   1681篇
  2002年   1375篇
  2001年   1041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列宁在领导俄共(布)执政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保持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他认为执政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决定的;是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是顺利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并且他就如何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一系列思想,他强调要从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制定方针政策;执政党要真正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生活;给人民广泛的知情权,并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他的这方面思想在中国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2.
在对抗式司法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强化其辩护权以及实现控辩双方平等武装成为刑事诉讼立法的焦点。伴随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程序公正在刑事诉讼法中地位的提高.程序性辩护逐渐进入立法者的视野。《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确认了程序性辩护制度,并构建了相应的配套机制.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应当从构建司法审查制度和优化程序性制裁机制两个方面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993.
田小丰 《行政与法》2012,(1):126-129
传统的刑事司法制度在预防与控制犯罪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恢复性司法运动。恢复性司法运动在保护被害人权利,弥补受损社会关系、帮助被告人重返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由于传统恢复性司法在制度设计、程序规范、实施时间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对其目的、效果的质疑也与日俱增。而从制度上对恢复性司法进行完善,特别是加强审前程序的司法监督和完备审理后制度设计,是恢复性司法面对挑战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994.
自2008年10月以来,在欧盟一些海关屡屡发生过境货物遭到扣押的事件,尤其是荷兰海关屡次扣押印度等国的过境药品,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英国和比利时法院分别在审理“NOKIA”案和“PHIILIPS”案过程中对过境货物是否扣押产生疑问,并向欧洲法院提出咨询.近期欧洲法院对两案合并审理,做出一项里程碑意义的判决,厘清了过境货物、 “虚拟制造”理论等基本问题,对欧盟海关的知识产权执法和法院司法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95.
近年来,全球人口最为集中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人口偷渡和贩卖层出不穷,难民问题日益严重,区域国家间的移民劳工流动日趋频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移民问题,亚太国家建立了一些专门性的非正式的移民治理区域磋商机制来应对。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目前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有效解决亚太地区复杂的移民问题仍任重道远。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若不想成为国家的“弃儿”,需要释放潜力,进行更多尝试。  相似文献   
996.
台湾光复初期,曾在大陆学习或生活过的一些台湾学生回到了台湾,他们在争取台湾民主和祖国统一,反对专制政治制度的斗争中,参与了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二.二八"事件并进行武装斗争;利用文字宣传和做青年学生的工作,传播民主和祖国统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997.
《Labor History》2012,53(2):161-188
This paper seeks to provide 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nature and history of the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at developed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There has been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work done on the thinking of John R. Commons, but much less on the history of Wisconsin institutionalism more generally. The paper proceed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t Wisconsin from the time of the hiring of Richard T. Ely in 1892; the faculty hired to the Department from the early 1900s through to Commons's retirement in 1933; the program of instruction offered, particularly in the late 1920s when the full complement of institutionalist faculty were present; and the areas of study and later careers of Commons's graduate students. It is argued that although Ely played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Wisconsin institutionalism, it was Commons who became the center of graduate student work, and that the Department only took on its decidedly institutionalist character after the hiring of Commons and a number of his students as faculty. The program of study in the late 1920s was very heavily institutionalist in character with Commons providing a core course on value and valuation, and a notable emphasis in the fields of public utilities, labor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ery little instruction was provided in neoclassical theory. Many of Commons's students went on to notable careers in the academic world or public service or both. Wisconsin students were heavily involved in labor legislation issues, an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social security. But a number of Commons's students went into academic careers, and many produced large numbers of PhD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decline of Wisconsin-style institutionalism after World War II was not, as has been suggested, a result of Commons's students moving largely into non-academic careers, but of many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the rise of Keynesian economics, and the migration of what had been much of Wisconsin institutionalism into new schools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我国《物权法》对占有保护制度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占有保护制度的设立,反映了经济需求,适应了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此对我国《物权法》的构建和完善提几点建议:即在我国的法制理念和国情条件之下,是否应该规定自力救济权;而我国占有保护请求权的规定又是否合理,是否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我国有没有必要把占有之诉单独列出;以及论述一下我国侵害占有的损害赔偿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999.
本文通过对《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及其他马华主要报刊相关言论和社论的文本分析,揭示了20世纪80-90年代期间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参与意识的变化,包括民主政治思想的启蒙,民主政治实践的探索,以及超越种族政治的发展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严峻的治安形势与有限的警察力量之间的强烈反差,倒逼出私人力量对警察任务的参与。无论是充满争议的治安承包、辅助警察、拍违有奖和警方线人改革尝试,还是具有明确法律依据的合作戒毒和社区矫正,都真实地反映了转型中国警察任务民营化跌宕起伏的图景。从警察任务民营化改革的时机选择、法制依赖和监督加强上看,私人参与履行警察任务在我国行政法上依旧是一个未竞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