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获得马疱疹病毒1型(EHV1)和4型(EHV4)糖蛋白G(gG),对克隆载体pMD-1gG和pMD-4gG分别进行BamHⅠ+SalⅠ和EcoRⅠ+HindⅢ双酶切,将所得片段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28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GEX-1gG和pET-4gG。经双酶切和序列鉴定为阳性后,将重组质粒pGEX-1gG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重组质粒pET-4gG转化入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在35和17ku处出现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目的条带。Western-blot结果证实,目的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表明,成功实现了EHV1gG和EHV4gG蛋白的正确表达,初步鉴定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32.
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SLT-Ⅱ e组、不同浓度黄芪甲苷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Gl2、TXA2、P_选凝素及sICAM-1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5μg/mL黄芪甲苷可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及sICAM-1的分泌,12 h内使NO及sICAM-1分泌浓度接近正常水平;1、5、10μg/mL黄芪甲苷不能下调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ET-1、PG12、TXA2和P-选凝素的分泌.说明,黄芪甲苷通过抑制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及sICAM-1的分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对5/6肾切除肾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P-selectin)/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 1,PSGL-1)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氯沙坦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剩余60只大鼠均按手术方法制备5/6肾切除肾纤维化模型,各组动物均从模型复制1周后开始灌胃给药,清肾颗粒各剂量组和氯沙坦组分别予以一定比例的清肾颗粒和氯沙坦水溶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以等比例温水灌服。12周后处死大鼠,取残余肾组织用于检测P-selectin/PSGL-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selectin、PSGL-1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肾颗粒各剂量组和氯沙坦组P-selectin、PSGL-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沙坦组比较,清肾颗粒高剂量组P-selectin、PSGL-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肾颗粒各组之间比较,清肾颗粒高剂量组P-selectin、PSGL-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降低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P-selectin及PSGL-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肾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为了研究分离于浙江省衢州和杭州的2株猪瘟病毒基因2型流行毒株QZ-07、HZ1-08在猪肾细胞(PK-15)和猪睾丸细胞(ST)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囊膜糖蛋白E2的分子进化特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效价测定和进化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基因2型流行毒株与基因1型石门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石门株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效率明显高于ST细胞;感染PK-15细胞后第48小时,细胞内的效价可达107TCID50/mL,而在ST细胞中的效价只有105.25 TCID50/mL。基因2型毒株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水平明显低于ST细胞,尤其以HZ1-08株更为明显;感染ST细胞后第48小时,细胞内的效价为105 TCID50/mL,而PK-15细胞中的效价只有102.75 TCID50/mL。两基因型毒株E2的核苷酸同源性低于90%,氨基酸同源性约为90%。表明,基因2型毒株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其E2的分子特性均与基因1型毒株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5.
为获得狂犬病病毒(RV)糖蛋白抗原,采用RT-PCR方法从狂犬病病毒ERA株中扩增了编码RV糖蛋白的全长基因,将其克隆于pMD18-T载体,再经PCR扩增出糖蛋白全长基因和膜外区基因,将其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pET-32a( )和pGEX-4T-1中,经PCR 和双酶切鉴定以及序列分析,表明已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氏菌BL21 (DE3)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克隆到pET-32a( )的糖蛋白膜外区基因表达量最高,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5.4%。经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载体表达的糖蛋白膜外区产物均可与兔抗RV多抗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36.
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细胞膜糖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朝晖  竞花兰  王芏伦 《法医学杂志》2001,17(3):137-138,141
目的 探测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细胞膜糖蛋白 (凝集素受体 )表达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S- P法)对 32只 SD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膜糖蛋白用 6种凝集素进行探测。结果 心肌缺血 15min时,心肌局部可出现花生凝集素( PNA)染色阳性,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其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增加。缺血 2h其表达水平达到高峰 ,呈弥漫性染色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2h后,心肌缺血区域 PNA受体的表达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其它凝集素染色较为分散,尚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心肌缺血,心肌细胞膜 呈现 D-半乳糖链改变。  相似文献   
37.
为探索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仔猪水肿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SLT-Ⅱe处理组等5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10μg/mL SLT-Ⅱe诱导内皮细胞作用12 h时NO的分泌浓度是对照组NO分泌浓度的3倍.1 μg/mL SLT-Ⅱe作用12 h时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Ⅱ的浓度分别是相应对照组的4.6、2.8、2.8、1.8倍.由此可见,SLT-Ⅱe通过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O、ET-1、P-选凝素、sICAM-1及TNF-α的过量分泌,NO/ET-1比值下降,引起肠道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导致水肿病的发生.SLT-Ⅱe诱导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最佳模型剂量为1μg/mL.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mRNA表达受损伤时间、死亡时间及死后保存温度的影响,建立Gpnmb mRNA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潜在指标。方法 将SD大鼠麻醉后钝性挫伤,随机分为损伤后0 h、4 h、8 h、12 h、16 h、20 h和24 h组,每组18只,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各取6只分别保存在0℃、16℃、26℃中,在同一温度下于死后0 h、12 h、24 h重复收集大鼠后肢股四头肌损伤处肌肉组织样本,验证组大鼠分组与处理方式同上。使用RT-q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Gpnmb mRNA的表达。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Gpnmb mRNA表达与损伤时间、死亡时间、死后保存温度的相关性,SPSS 25.0软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验证组数据用于回代检验。结果 Gpnmb mRNA的表达随损伤时间延长而持续增加,表达量与损伤时间高度相关(P<0.05),与死亡时间和死后保存温度基本不相关(P>0.05)。损伤时间(y)与Gpnmb m...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化瘀通络灸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胼胝体髓鞘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艾灸治疗VD提供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经Morris水迷宫筛选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作其他任何处理;艾灸组取“百会”“大椎”“神庭”悬灸20 min,每日1次;西药组用氯马斯汀(H1受体拮抗剂)溶液灌胃,每日2次。以上4组干预7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干预前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胼胝体区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 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西药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胼胝体区MAG、MBP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MAG、MBP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与西药组比较,艾灸组MAG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5),MBP平均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胼胝体区MAG、MBP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MAG、MBP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西药组比较,艾灸组MAG表达水平增加(P<0.05),MBP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通络灸可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促进VD大鼠髓鞘相关蛋白MAG、MBP的合成,促使髓鞘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