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篇
  免费   67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8篇
法律   71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1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人工感染发病猪的脾为材料提取总RNA ,根据已报道的猪瘟病毒基因组序列 ,设计合成了 2对引物 ,以总RNA为模板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套组聚合酶链式反应(nPCR)及测序技术 ,对流行于我国甘肃省、陕西省、宁夏和广西自治区的 5株野毒株的主要外膜糖蛋白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 ,用DNAstar软件比较分析了 5株野毒之间及其与猪瘟兔化弱毒株 (C ST株 )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结果发现 ,5株野毒与C ST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81.7%~ 83.1% ,氨基酸同源性为 87.3%~ 88.6 % ,表明它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但 5株野毒之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 98.8%~ 99.3% ,氨基酸同源性为96 .6 %~ 99.2 % ,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2.
鸡球虫疫苗1号的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鸡球虫1号苗(LCV-1)以1头份/只和5头份/只剂量分别免疫10日龄伊莎褐公雏,并设攻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个免疫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没有死亡,其相对增重率分别达96.27%和95.17%,而攻虫对照组的相对增重率为91.21%,与免疫组相比差异显著;2个免疫组攻虫期间平均OPG值分别为1.001×105和1.63×105,而攻虫对照组为2.118×105,2个免疫组与攻虫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2个免疫组间比较,免疫1组比免疫2组的平均增重高1.1%,差异不显著;免疫期间平均OPG值免疫1组比免疫2组小53.08%,差异极显著,攻虫期间前者比后者小38.59%,差异显著。从总体看,免疫1组的剂量比免疫2组的安全可靠,免疫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33.
猪源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 S rRN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病猪无菌采集抗凝血 ,抽提全血基因组DNA ,用能够扩增大多数真细菌 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 ,扩增出长度为 15 0 2bp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 16SrRNA基因 ;该基因与国外报道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部分临床和环境分离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达 99%以上。证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可感染猪。  相似文献   
134.
根据环形泰勒虫TaA12 72 1株裂殖体表面抗原 (TaSP)基因的序列设计了 1对引物 ,用PCR扩增出该基因长为 393bp的高免疫原性区片段 (SBxp)。将扩增产物连接到 pGEM TEasy载体上 ,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JM 10 9中进行克隆。随后将重组质粒 pGEM SBxp和表达载体 pGEX 4T 1分别以BamHⅠ、XhoⅠ酶切后 ,将酶切的目的片段SBxp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 pGEX 4T 1 SBxp ,并将其转化到BL2 1宿主菌中。提取重组质粒经BamHⅠ、XhoⅠ酶切、PCR鉴定和测序确证后 ,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不同时间的菌液进行SDS 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 ,SBxp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成功表达 ,其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 4 3ku的融合蛋白 ,该产物能被牛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135.
对鸡毒霉形体内蒙古分离株H3 株的TM 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根据巳发表的MGS6株TM 1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设计了 1对引物 ,以H3 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得到约 0 .8kb的片段 ,将该产物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得到重组质粒。经Kieser法、质粒PCR法、PstⅠ单酶切等方法鉴定后 ,测定H3 株TM 1基因序列 ,并与已知S6株TM 1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MGH3 株与S6株TM 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一性为 96.5 7% ,氨基酸同一性为95 .42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GH3 株的基因免疫和基因工程疫苗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6.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堆形艾美球虫Ea1A基因序列 ,设计了 1对引物 ,以抽提的广东株的总RNA为模板 ,利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扩增获得了Ea1A基因部分片段 ,并将此片段克隆至pGEM T载体中 ,经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克隆片段序列测定、比较 ,证实了克隆片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7.
为了解重庆市山羊博尔纳病隐性带毒情况,分析博尔纳病病毒(BDV)的种系来源。采用巢式逆转录酶PCR结合荧光定量PCR(FQ-nRT-PCR)技术对重庆市60只山羊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s)及脑组织中的BDV P24基因片段进行了检测,将阳性产物测序,并与国外BDV毒株进行了比较。结果,山羊外周血检测阳性率为8.3%(5/60),脑组织检测阳性率为10%(6/60)。该 BDV P24片段核苷酸序列与马源BDV H1766株同源性最高,达96.51%,与标准株Strain V和 He/80同源性为95.35%,并且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相同。表明,重庆市山羊中存在动物源性博尔纳病隐性带毒。该BDV P24核苷酸序列与Strain V和He/80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 bFGF及其受体 FGFRl mRNA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 用原位杂交(ISH)和RT-PCR技术观察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bFGF及FGFRl mRNA在伤后不同时间(30min、1h、3h、6h、12h、1d、3d、7d)的表达情况,以正常大鼠及手术大鼠作为对照。结果(1)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bFGF及FGFRl mRNA表达;(2)脑损伤后6h~3d,大脑皮质和脑干bFGF/FGFRl mRNA水平逐渐增加,7d时已有所下降,但仍未恢复到基础水平;(3)海马冲击后3h即开始显著增加,3d开始下降,7d时已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 脑损伤可诱导bFGF/FGFRl基因表达,机体对脑损伤存在自身保护机制,其表达的时序性改变可望用于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139.
在成功构建牛肝细胞培养模型和PC基因DNA竞争模板的基础上,采用竞争RT-PCR方法检测了丙酸钠和丙酮酸钠对体外培养新生牛单层肝细胞PC基因mRNA丰度的影响。结果,随着丙酸钠浓度的升高,PC基因mRNA水平呈上升趋势,PC基因mRNA对丙酸钠的耐受范围较广;随着丙酮酸钠浓度的升高PC基因mRNA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肝细胞内PC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受丙酮酸钠浓度的调控,在一定范围内丙酮酸钠对PC基因mRNA的转录具有促进作用,而浓度过高时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0.
从口蹄疫可饲疫苗的研究概况、生产技术要点、优缺点及需要改进的问题几方面阐述了利用植物反应器生产口蹄疫可饲疫苗的研究前景。综述了口蹄疫可饲疫苗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利用植物反应器生产口蹄疫可饲疫苗的技术要点,包括在口蹄疫病毒遗传转化质粒载体系统中最常用的农杆菌介导法,提出了生产口蹄疫可饲疫苗需要改进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