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204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9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2021年9月15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英澳三国基于追求权力最大化、改变既有国际秩序的扩张性动机,构建进攻性联盟。美国企图巩固印太地区霸权;英国试图提升印太地区影响力,推动“全球英国”构想;澳大利亚希图扩张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强化南太平洋区域强国地位。AUKUS的威慑功能具有模糊性,主要体现在威慑对象及触发条件的模糊性。其模糊性威慑主要包括模糊性威慑的信号功能、震慑功能、作战功能、信息和情报共享功能、军工合作功能。AUKUS通过模糊性威慑功能实现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性扩张;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和阻挠中国统一进程;诱使印度深化与三国战略合作;引发东盟国家意见分歧;加速欧盟防务自主进程;削弱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恶化地区安全形势,对全球及地区安全局势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2.
知识产权财产化批判与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炼红 《时代法学》2005,3(5):48-54
知识产权财产化的误区在于视知识产权为一种绝对的财产权。事实上,知识产权语境下不存在公地悲剧,财产权的经济学理论亦不能证明知识产权正外部性内在化的正当性,我们根据搭便车来思考知识产权是错误的。然而,经济学理论也无法告诉我们,如何在私人产权和公共领域之间划定一条正确的界限。知识产权的最佳保护范围,应根据具体产业中创新的种类、本质和市场环境的不同而变化。Copyleft规则即为超越知识产权财产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63.
韩国国家安全与表达自由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  刘道远 《时代法学》2005,3(4):112-119
国家安全与表达自由之间的冲突是每一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历史阶段均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韩国专制主义盛行的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所涉及的“国家安全与表达自由”典型司法案例反映了韩国普通法院及宪法法院在衡平这两者价值间冲突的立场变迁及韩国法院在维护人权和促进韩国民主与法制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为中国学界在“国家安全与表达自由”这样复杂而又棘手的问题上,提供些许可借鉴的外域经验。  相似文献   
64.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working fathers are conceptualised within the UK’s work-family law and policy framework and whether a dominant ideology of fatherhood can be discerned. The socio-legal literature on men and masculinities is considered alongside established feminist theory on families, paid work and unpaid care to provide a backdrop to the analysis of current policy provision in this area. Three ‘ideal’ type ideologies of fatherhood are identified (‘absent’, ‘involved’ and ‘active’) which are used to critically examine the current legal framework. Despite claims to the contrary, the current framework supports and reaffirms the gendering of care so that the intransigence on the part of men and women to rebalance related responsibilities is unsurprising. The authors argue for a more care-centric approach to work-family policy in place of gender-specific normative modelling. A legal framework which enabled and encouraged all care providers to participate regardless of gender and biological relationship would not only improve the workplace experiences of women, but also enable men to develop and fulfil their care-giving aspirations and potential.  相似文献   
65.
张林 《桂海论丛》2005,21(3):80-82
《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数字时代到来和网络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一个结构合理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平衡著作权人、网络传播者及公众等多方面的利益。作为一种新的制度,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的反思与重构。  相似文献   
66.
白慧林 《法学论坛》2004,19(4):90-96
为抑制信用证欺诈、维护诚实信用的国际贸易环境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运用需突破信用证的独立性 ,将信用证交易与基础合同交易联系起来考查。这是对信用证独立原则的例外。加拿大最高法院于 1 987年审结一起有关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著名案例BankofNovaScodiaappellantv .Angelica -WhitewearLTD .andAngelicaCorpo rationRespondents,成功地总结了英美法国家处理信用证欺诈问题的立法、判例。本文从介绍该案入手 ,结合国际公约和现有立法、判例、法学理论 ,分析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确立的必要性及适用条件 ,以期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完善有关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司法作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7.
我国采取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竞合的模式,侵权责任法亦承载预防损害的功能。依功能定位的不同,八种侵权责任方式可划分为损害预防与损害赔偿两大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同属非损害赔偿责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妨害与损害概念的趋同性造成了许多学术误解,区分二者实有必要,非损害赔偿责任方式针对妨害源而非损害结果应成为理论共识。非损害赔偿责任方式虽不适用侵权归责原则,但亦非绝对无条件,而应遵循以违法性为责任成立要件、适度性为责任范围要件的规则,同时予以适当限缩,以体现利益衡量的法学思想。  相似文献   
68.
从法经济分析的角度解释,著作权法是维护创作者与投资者经济上诱因的制度工具,虽然其客体作为无形财产,具有不同于有体财产的特殊性,但该特殊性仅体现在法律构造的具体设计上,而不能推翻法经济分析的基本预设。法经济分析中的事前分析与边际分析,以及对理性人假设与财产权功能的正确定位,都有助于使著作权更好地融入现有成熟的财产权这制度中,而不是仅仅因客体的特殊性而主张将著作权与传统财产权分离。动辄以利益平衡解决著作权法中的问题,不但无法实现平衡目标,还将导致著作权制度在效率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69.
周强 《北方法学》2011,5(6):104-110
对法律问题的探讨应当首先在两个前提下进行:第一,在现行法律框架之内;第二,把现有法律规定看作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完整体系,以尽力去挖掘其潜力。以彩票中奖者个人信息为例,《彩票条例》要求彩票发行者、彩票销售者等对此予以保密;但当这一信息进入行政机关转化为政府信息之后,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有了公开的条件和途径。两部法律可以相互调适,共同应对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70.
财政赤字和公债规模失控是现代国家的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与静态的预算平衡相比,对预算为什么不平衡的追问以及使之重新趋于平衡的法律对策更加值得关注。法律控制不同类型的财政赤字的目标,都指向预算平衡:其法律意蕴应当由传统的财政收支平衡转为总体经济平衡,德国经济宪法中有关总体经济平衡的规定可以为我国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借鉴。至于通过专门立法促进预算平衡的典型,当属美国联邦的赤字削减型预算平衡规则。尽管其因为试图改变和突破联邦权力的分立制衡原则而经司法审查认定为违宪,然而,对促进型经济法的理论研究而言,仍不失为极佳的制度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