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9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17篇
中国共产党   250篇
中国政治   319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型刑事案件和复杂的侦查工作局面,公安机关如何正确理解、适用法律,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做到合法、合理地扣押冻结及妥善处理刑事涉案财物,是公安机关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2.
[案情]李某,男,26岁,某机关服务中心机械加工部临时工。2012年11月6日20时许,李某在某住宅楼一单元楼下将王某的摩托车(价值35000元)的车锁锯开.推至自己的机械加工部,用铁锤将该车的左侧大板、转向灯、前仪表盘等砸坏,损坏物品价值11800元,后将摩托车放置在楼群中。被查获后,赃物被起获发还事主。李某对上述事实没有提出异议,但表示其是为了报复而毁坏事主的摩托车,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本案处理过程中,对于李某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的行为应认定故意毁坏财物罪。理由是:故意毁坏财物罪在客观方面可以表现为秘密毁坏,由于行为人为了逃避打击.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往往可能秘密进行.而且行为人还会根据作案环境或者财物的物质状态等情况,决定是就地毁坏,还是移动至其他地方进行毁坏。如果行为人秘密将公私财物移动于其他地方毁坏,仍然是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只是方法或者手段不同罢了。对此.仍应作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不能因为有秘密移动财物行为而作为盗窃罪处理。第二种意见认为,如果是暗中潜入家中或者其他场所。在现场直接毁坏财物的,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但如果将财物转移以后予以毁坏.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就有一个完整的盗窃行为.应定盗窃罪,可以将盗窃以后的毁坏财物行为视为对赃物的处置。[速解]本文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理由如下:本案涉及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区分。这两个罪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客观行为不同:二是主观方面不同。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3月10日颁发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5项规定:“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盗窃公私财物未构成盗窃罪,但因采用破坏性手段造成公私财物损毁数额较大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盗窃后,为掩盖盗窃罪行或报复等,故意破坏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罪行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53.
热词     
当他人或舆论以道德来要求一个人必须做某事,或不得不做某事的时候,就是实施“道德暴力”。比如逼人让座的行为,不从者遭到殴打,以及早几年备受争议的逼捐等行为,都是典型的“道德暴力”。由于道德暴力在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且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人们很难对其分辨是非。道德暴力的倡导者不满当下风气,但往往以“真理在手”的圣人形象出现,其行径常常违背了道德设定的初衷。  相似文献   
54.
[案情]2012年7月的一天早上,沈某在社旗县郝寨镇郝寨街吃早餐时,认识了该镇某村村民康某、李某。因见康某驾驶的红色豪爵牌钻豹125型摩托车较新,沈某欲据为己有,遂趁康某不备关掉了摩托车的油路,又以同路为由,搭乘康某的摩托车。康某驾驶摩托车行驶一里多路后,摩托车熄火。沈某即以帮助发动摩托车为由,骑  相似文献   
55.
郭建标 《人民司法》2012,(10):11-13
【裁判要旨】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收受贿赂后是否用于公务接待,系受贿后对赃款的处理,不影响受贿罪的认定。■案号一审:(2010)甬奉刑初字第425号【案情】公诉机关:奉化市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徐朕良,系奉化市溪口镇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工作人员。被告人徐朕良在奉化市溪口镇人民政府农业办公室工作管理农林公路工程期间,利用职务便  相似文献   
56.
赵炜 《先锋队》2013,(27):48-49
案例简介:黄某是某镇政府副镇长,党员。谢某是某民营绿化工程公司经理,党员。2004年3月,黄某所在镇政府按照规划启动当地绿化工程,黄某被任命为工程负责人。绿化工程承包商谢某想通过虚增工程量的方式获得更多工程款,遂向黄某请求予以关照,并提出事成后将多得款的一半回扣给黄某,黄某表示同意。之后,黄某利用职权之便先后为谢某虚增了工程款20万元。谢某得到工程补偿款后分三次送给黄某共10万元人民币,黄某予以接受。此案如何认定?  相似文献   
57.
正2014年11月是我省老领导伍洪祥同志诞辰100周年。他已经离开我们9年,他德高望重,为福建人民谋解放、搞建设、重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的长者和先师。在我的记忆中他热心为民,工作勤勤恳恳,不计个人得  相似文献   
58.
近期,重庆"不雅视频"女主角、涉嫌"性贿赂"雷政富等11名重庆官员的赵红霞因敲诈勒索罪被逮捕。"赵红霞既没实施敲诈,更没勒索公私财物,凭什么因敲诈勒索罪被逮捕"——这是理性而善于思考的人提出的典型疑问,也是很多非法律专业民众的不解之处。《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59.
《民主与法制》2011,(1):65-65
蒋某在外出打工途中,认识了费某之夫高某,此后费某多次于夜间打电话到蒋某的职工宿舍,辱骂蒋某是“狐狸精”“勾引我丈夫”等等。由于夜深人静,费某在电话中辱骂蒋某的内容被蒋某同寝室的同事听见,后来厂领导也得知此事、  相似文献   
60.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新法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总体来说,修订后的法律相比于1996年第一次修正是一种进步,尤其是同2004年"人权入宪"①一样,本次修订将"尊重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