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0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3211篇
中国共产党   267篇
中国政治   633篇
政治理论   151篇
综合类   85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427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41.
近来 ,检察机关的求刑权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检察机关在向法院控诉犯罪的同时 ,能不能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呢 ?从求刑权的性质入手 ,对求刑权的正当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 ,并就求刑权在两大法系一些国家的实践作了一番考察 ,即可得出结论 :我国也应当确立检察机关的求刑权  相似文献   
42.
法官对证据的认定主要是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解决的。从理论上说,法律本身是人们理性思维的产物.理性思维无法脱离逻辑思维而存在。并且证据之所以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是由于证据与要证事实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只要厘清这种逻辑关系的性质,就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规则,从已有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从证据认定达到法律事实的呈现。虽然证据认定的方式存在逻辑推理与经验判断的不同,但必须承认,法官在运用证据证明要证事实时.也不得不受逻辑规律的制约。实践中,假言推理是运用最多的一种逻辑推理形式。法官在证据认定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都会运用到假言推理这一逻辑推理形式。  相似文献   
43.
中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虽然借鉴于前苏联,但是并不是中国所特别具有,与各国的同类制度相比,监督范围还嫌太窄。在进行司法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国外同类制度。借鉴其有益之处,同时立足于我国现有国情,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是法律监督的制度。  相似文献   
44.
案情简介2003年4月19日9时20分左右,廖某持1万元人民币到某银行团结东路分行存款。当时廖某所在的窗口有一储户正在办理存款业务,廖某便站在旁边等候,并问银行工作人员要存款单填写,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其有存折的,不用填写。于是,廖某从口袋里将存折和1万元现金取出,并拿在手中,准备办理存款手续。突然,廖某身后的一个人以极快的动作从其手中将现金夺走、廖某转身去追,但未出营业大厅便摔了一跤,廖某爬起来叫喊“抢钱啦”,并奋力追赶抢夺的人。大约追赶了20分钟左右后,廖某向“110”报警。待“110”巡警赶到时,犯罪嫌疑人已经没有了踪影。“11…  相似文献   
45.
民事裁判文书能否适应新时期法制发展要求,能否直接体现事实、理由、法律和公正,将直接影响当前审判方式改革成果。探讨当前民事裁判文书的不足,并揭示民事裁判文书改革方向和内容是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6.
47.
张瑞莲 《工会博览》2006,(22):12-12
案情回放刘某(女)是本市某商业有限公司超市部员工,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刘某2005年1月因身体不适休病假,2005年3月刘某休假完毕到单位报到上班时才得知,2005年2月单位以刘某不能胜任工作岗位为由,调整她的工作岗位为业务部员工。刘某认为单位没有经过她的同意,擅自变更她的工作岗位降低她的工资标准,又未通知本人,她申诉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恢复本人工作岗位,按原工资标准补发工资差额。  相似文献   
48.
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结合点是不同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事实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结合点,正确地把握了知识结合点,就能抓住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只有抓住了这些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比较抽象的知识。  相似文献   
49.
本文的轻微刑事案件特指六部委犤1犦《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4条规定的:“故意伤害案(轻伤);重婚案;遗弃案;妨害通信自由案;非法侵害他人住宅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害知识产权案件(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属于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以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上述所列八项案件中,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对于其中证据不足,可由公安机关受理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控告…  相似文献   
50.
查明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是审查起诉中的关键内容。现代刑事诉讼是建立在证据裁判主义的基础上的,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机关,承担着证明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的证明责任。因此,加强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工作中的证据运用能力变得尤为迫切。一、更新公诉案件的证据标准观念纵观学术界的探索和研究,关于公诉案件的证明标准,目前存在三种观点,即同一说、基本同一说、区别说。同一说认为,公诉案件的证明标准与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是同一的;基本同一说,所持观点与同一说有共通之处,但是它考虑到检察机关的控诉职责,认为不能过分抑制公诉的发动,因此在确认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