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0篇
  免费   6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6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813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312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43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生命的价值”——日本死亡损害赔偿的判例与学说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日本判例坚持由遗族继承被害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构成,该赔偿请求权以未来之可得利益为主要内容,判例并发展出了计算可得利益的较为成熟的方法。鉴于以可得利益为中心的死亡损害赔偿将导致“生命价值”的巨大差异,学说上强力主张死亡赔偿的定额化与定型化,并对裁判实务发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2.
道路交通事故是目前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通过制定交通法规来规范交通参与人的行为,保障交通安全。但在实际执法实践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法规的实施出现了一些困惑。法定保障原则应考虑保障部门的利益问题,进一步老善通行规则和量化过错行为的划分依据,损害赔偿应当建立起赔偿与相应过错行为相对公平的赔偿体系。  相似文献   
53.
现行法律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尚存在需要统一和规范的条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不同法律规定之间的冲突限制了该制度的实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是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的一部分。在适用该制度时,应具备损害后果、侵权事实、侵权事实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等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应考虑当事人双方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54.
真诚相告:员工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属于工伤,可获得工伤和交通事故损害的双重赔偿。案情简介2003年11月,某市龙岗区某公司员工  相似文献   
55.
《电子知识产权》2012,(10):18-19
2012年8月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其研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改草案(征求意见稿)》和修改说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专利法修改仅涉及六个条款,主要涉及专利无效决定的生效时间,赋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以确定侵权损害赔偿额、查处恶性侵权行为和调查取证等职能,以及惩罚性赔偿等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56.
张波 《求实》2012,(Z1):110-1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一种国家对刑事被害人的特殊保护制度,是国家对受到特定犯罪侵害而又无法从犯罪人处得到赔偿的刑事被害人或者其一定范围的近亲属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1963年10月25日,新西兰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被害人补偿法》。随后,英国、美  相似文献   
57.
锚定效应是司法认知偏差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受此影响法官会在量化决策时给予初始信息过多的重视,将某些随机的锚位值作为估测的起始值,导致裁判结果很不稳定,严重损害司法形象。利用广东省2015年四种代表性损害赔偿案件的统计数据,对司法情境因素、精神损害赔偿和裁判锚定效应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锚定效应的确是中国民事司法实践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前裁判锚定效应的发生呈现出内外有别的总体格局,影响显著的外生锚点和作用微弱的内生锚点形成强烈反差,反映出当代中国法官的尴尬处境。法官群体对外界压力和风险的系统性回应是诱发裁判锚定效应的关键因素。未来的司法体制建设应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外生锚点的控制上,并建立有效的法官决策信息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58.
业主:应尽到自身注意义务【案例】2010年8月14日晚7时左右,原告刘某骑自行车经过自家小区70号楼前便道上安装的路锥锁时,摔倒受伤,导致左股骨颈骨折。原告认为,物业公司在便道上埋设地桩,没有尽到通知义务和管理职责,存在明显过错,遂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告辩称,被告安装的路锥锁,其宽度符合安全通行的要求,颜色属于黄黑相间,具有明显的安全警示作用;原告摔伤是由于其自身原因所致。法院最后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59.
精神损害抚慰金在国家赔偿制度中的缺失一直饱受指责,201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国家赔偿法》的修补,填补了此项法律漏洞。但是,基于经验不足等多方面的考虑,新修订《国家赔偿法》并没有具体规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认定标准、计算方式等,从而导致司法机关在实际办理国家赔偿案件中无法准确地判定受害人提出的精神损害赔偿申请。  相似文献   
60.
刘夏 《山东审判》2013,(4):88-92
《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第1款规定:工亡职工近亲属按照规定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但未对近亲属间如何分配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作出规定。司法实践中,由于对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性质、分配原则等问题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和做法上的不同,在不同地区形成了同案不同判的情况,也使此类纠纷成为当前审判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