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9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5篇
法律   1544篇
中国共产党   435篇
中国政治   626篇
政治理论   153篇
综合类   54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510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论承租人的安全港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约中一般有所谓“安全港口”和/或“安全泊位”条款,规定承租人指定的港口、泊位或地点,对租约中的特定船只必须是安全的,这就是承租人的安全港义务。不安全港中存在的物理上的和/或政治性的危险,可能造成船舶搁浅、触礁、爆炸、遭没收或被封锁等事故,引起巨大的船货损失、人身伤亡和船期延误。由于目前大多数租约中的安全港条款十  相似文献   
32.
进入21世纪以后,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三阶层说逐渐被多阶层说取代。以中国制造类企业为例,企业内部的六种阶层之间集中生成了本地本企业员工与农民工之间的矛盾和管理团队与生产工人之间的矛盾,并由此产生了关于阶层身份归属的五大悖论。要破解这些悖论,促进阶层和谐,需要简化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结构、融合工人阶级内部的阶层关系、不懈追求消灭工农两大阶级差别与工人阶级内部体脑两类劳动差别的目标。  相似文献   
33.
<正> 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和传统的刑法理论,为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保障作用。但随着法人犯罪的大量出现和日趋严重的现实状况,降低了刑法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给刑法理论工作者带来了困惑。基于不同出发点的法人犯罪肯定说和法人犯罪否定说的论争,无论在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都有  相似文献   
34.
13年前诞生的羊城“金不换”工程.13年后,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奖”殊荣.一项工程.或者说一项事业.能够坚持这么长久.非常不容易.这一案例说明: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必须找准着力点,从一件件实事做起,持之以恒,这样坚持下去.必有所成。  相似文献   
35.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混乱,因而需要从理论的源头进行分析.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已近成熟,引起争议的很多问题主要在实务中,这是正本清源的分析结论.在理论上以条件说为支撑,借鉴以立法的方式来解决刑法因果关系的问题,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36.
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框架和内容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灿发 《法学论坛》2005,20(5):30-34
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必要性由现实社会关系调整的必要性和现行相关立法的不适应性所决定。我国环境损害赔偿立法宜采取实体和程序一体、行政处理与司法处理一体的立法模式,并着重规定环境纠纷处理和环境损害赔偿方面所涉及的一些特殊问题。立法框架和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环境损害赔偿纠纷的行政处理、环境损害赔偿的司法处理等部分。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的难点在于环境行政主管机关处理决定的法律效力问题以及因果关系推定的准确表述问题。  相似文献   
37.
<正> 保险并不意味着也不应该向任何人无条件地提供保险,以免在损失发生之时,使有些被保险人从赔偿中获取一种纯净的利益。在实践中,对此进行控制的相当可靠的方式,便是采取"可保利益"原则。一、坚持可保利益原则的目的在判例和成文立法中,贯穿于可保利益原则全部发展途程的两个主要目的,曾引起立法  相似文献   
38.
<正> 一、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在犯罪学中研究犯罪现象问题时,可以看到诸如"成因"、"原因"、"动机"、"根源"、"滋生情况"或者更普遍的"病源"、"犯罪发生因素"这样一些概念被作为相同意义概念使用的情况。要整顿好达类术语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在这  相似文献   
39.
“去家”是康有为大同说赖以确立的至为根本者。实际上,主要源自《礼运》的这种祛家主义乃是墨家思想的体现。这意味着,这种祛家主义与以家为本的儒家思想无关,甚至与之完全相反,并且意味着,一种家际的双向交互关系决定了,较之墨家的“上同下不比”和法家的“三顺说”,儒家思想更易通向权责对应的现代民主精神。故不仅五四运动思潮视儒家为“专制主义护符”的思想难以成立,而且自诩为孔子信徒的康有为的“去家求解放”的大同理想,以其尊孔与非孔之间自相矛盾注定是一地地道道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40.
义务冲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义务冲突作为排除犯罪性事由之一种在西方刑法学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领域,我国学界对此则涉足甚少。在研究方法上,尤其是我国刑法学界对此多作静态意义的研究,没有从符合构成要件行为与排除犯罪性事由这种立体动态的关系中对其进行思考,我们愿稍作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