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64篇
各国政治   259篇
工人农民   156篇
世界政治   7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5篇
法律   3616篇
中国共产党   4141篇
中国政治   7431篇
政治理论   2708篇
综合类   351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381篇
  2015年   693篇
  2014年   1847篇
  2013年   1888篇
  2012年   2341篇
  2011年   2576篇
  2010年   2189篇
  2009年   2158篇
  2008年   1850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1138篇
  2005年   835篇
  2004年   687篇
  2003年   512篇
  2002年   440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社会中介组织的新一类经济法主体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法学学科对社会中介组织的研究成果交集指向其社会性和中介性,它构成了经济法上社会中介组织的理论基础。法学视野中的社会中介组织处于社会公共经济管理关系中时,民法和行政法无法调整该社会关系。社会中介组织的本质与经济法的宗旨、性质、价值本位等高度契合,其因此具有了新一类经济法主体的唯一身份。经济法主体视角下的社会中介组织理论有利于解决专利权滥用、消费者隐私权保护、公益诉讼、市场经济信用体系的构建等难题。  相似文献   
32.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角度审视农村税费改革的必然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民的"私人产品"而言,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产品.  相似文献   
33.
公共信任作为一种功能化的社会机制,是一个社会促进与实现和谐的内生性条件与人文环境。我国市场化的社会结构转型和由此引发的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契约化,不仅引起我国传统公共信任的结构、演化机制及关系序列发生变化,而且导致公共信任在社会转型期的重构发生结构冲突以及与社会信任、个体信任关系的疏离,进而影响到政府自身的职能转化和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34.
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根据事态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战术手段,并结合各种队形及装备的使用,是公安机关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35.
在SARS危机中,各级政府从中得到了锻炼和考验,同时,它对已有的行政体制和运行方式、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我国长期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进一步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程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36.
《观察与思考》2006,(1):10-11
一个国家不能有太多的秘密。——对于国家保密局宣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人数以及相关情况不再保密,有专家评论说。  相似文献   
37.
38.
广东省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态势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是广东省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社会发展的断裂、利益表达机制的缺乏、群体利益冲突的增加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根本原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利益表达机制、社会危机应对机制、全面的社会治安防控机制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9.
根据现行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贪污罪的一般或基本概念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贪污罪是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不仅侵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的廉洁性,还严重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历来是刑罚惩治的重点。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来判定一些涉案人员的主体身份、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从而确定其罪名是贪污罪还是职务侵占罪,需要细致分析。以下有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载于我国宪法的治国方略。培养公民良好的法制素质,是实施这一方略的一项艰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学校尤其是高校的一项神圣使命。如何搞好高校公共法律课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法律公共课教学中运用实例教学法问题,谈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