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窄范围两性电解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加免疫吸印技术,对人血痕中 Gc 亚型进行分型,并调查了北京地区284名无关汉族群体的 Gc 亚型的分布及基因频率。结果显示:Gc~(IF)0.4287,Gc~(IS)0.2500.Gc~20.3222.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度良好(ΣX~2=0.7530,P>0.80).Gc 的个人识别率为0.6507.且室温下保存7周的血痕可以准确判型。将调查结果与中国其它地区及国外不同人种 Gc 亚型的表型的分布与基因频率进行了比较,发现地理及人种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2.
<正>1案例检验1.1简要案情2001年5月某日,郭某(男)的出租车在田间路上被焚烧,其本人右侧颈总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死亡在车内。2013年9月底案件侦办单位要求对距离现场600m处提取的折叠不锈钢刀进行DNA检验,并与死者分型进行同一认定。1.2 DNA分型检验检验方法经鲁米诺试验检验,发现刀盒内侧和刀刃与刀盒结合部有浅蓝色荧光。用生物物证提取棉签(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研制)二步擦拭法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了两种微量血痕的 MN 血型检验方法。1.低温减压解离法的要点是:(1)剪取0.3~0.5cm 长的血痕纱线,用甲醇固定并分离;(2)置凹玻璃板凹内,加适合于检验血痕血型的抗 M、抗 N 血清;(3)在负压760mmHg 环境中吸收20分钟,再置4℃环境中吸收20~30分钟;(4)将凹玻璃板置冰块上用冷盐水洗涤血痕纱线;(5)吸干洗涤过的血痕纱线,滴加0.5~1%相应型的红细胞盐水悬液,减压解离20分钟;(6)用镊子夹起血痕纱线放在有两滴盐水的载玻片上,加盖玻片;(7)室温20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2.载片热解离法基本同第一法。不同点如下:(1)经洗涤后的纱线置载玻片上,加相应型的0.05%盐水红细胞悬液;(2)在56℃环境中解离10分钟。本文还测定了低温减压解离法的灵敏度,并对其室温解离原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4.
本实验采用含1/10,000戊二醛的0.05M,pH9.6碳酸盐缓冲液稀释抗体包被反应板,并使酶标记抗体浓度由1/100提高到1/50,使实验时间由常规方法的20多小时缩短到6小时。1∶320,000稀释的标定的人新鲜血痕浸液仍能得出阳性结果。本实验除用聚苯乙烯反应板外,还使用了聚氯乙烯反应板。两种反应板的实验条件及结果相同。聚氯乙烯反应板可以根据实验所需反应孔的多少进行剪裁,从而使实验材料得到节约。这两种反应板都可以预先用抗体包被后,置-20℃冰箱保存备用,从而简化了操作。本方法快速、灵敏、简单、重复性好,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一种一次检测微量血痕的种属来源、ABO 型、红细胞酶 EsD、PGM_1表型的方法。用盲法共测151份已知血痕种属来源 ABO 血型、EsD 与 PGM_1表型的血痕纤维,均能正确判型、吻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36.
用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诊断盒检测HBsAg携带者的血痕中HBSAg,并采用盲法试验与血清检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法检测血痕检材中HBsAg与血清检材的结果一致,能准确检测出保存一个月的血痕中之HBsAg.HBsAg较相对稳定地存在于乙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血液中,通过检测其血痕中的HBsAg能识别这种个体.在个人识别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法操作简便,经济,省时,适合基层应用.  相似文献   
37.
本文报告用等电聚焦方法,采用拉丁方设计,对血痕保存的温度、布质及含量,以及血痕中 PGM_1亚型检出时间进行了研究。保存在0℃(6个月)、4℃(2个月)、18℃(1个月)及30℃(3周)的6μL 血痕,PGM_1亚型均可检出。血痕的总量对 PGM_1亚型的检出时间也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布质对血痕中 PGM_1亚型的检出时间,无明显差异。另外,利用聚脂膜具有亲水膜面的特点,将 PGM_1原始酶谱贴附在聚酯膜上,可长期保存酶谱。  相似文献   
38.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测定人血痕淋巴细胞降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痕形成时间与其DNA降解的淋巴细胞出现率的关系。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离体72h内不同时间段的血痕中彗星样淋巴细胞出现率。结果获得人离体血液经不同放置时间间隔后,经LUC IA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得到荧光图像,并获得体现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y=-0.0178X2+2.4623X+8.1098,r2=0.9522,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结论72h内的人血DNA降解的淋巴细胞出现率与血痕形成时间之间具有高度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9.
本文作者采用PAGIEF结合免疫固定法,调查了辽宁汉族群体(431人)ORM的分布,检出了ORM1型和ORM2型各8种表现型;对不同条件下的血痕标本进行检测,成功地检出了37℃保存2年血痕的ORM1型;首次由脑脊髓液中检出了ORM1型。ORM型的总鉴别机率为0.7043,是进行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的良好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微量生物物证提取套装应用于提取现场微量血痕DNA的检验效果。方法将静脉血制成地面血痕。分别应用微量生物物证提取套装法和普通法提取血痕。分别于恒温摇床放置2、24、48、72、96h(每组50份)进行血痕DNA检验,对比各组检验结果。结果恒温摇床上分别放置24、48、72、96h后,微量生物物证提取套装法的DNA检出率(分别为100.00%、100.00%、100.00%、96.00%)均高于普通法(分别为62.00%、26.00%、1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恒温摇床上放置2h,两种方法的DN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生物物证提取套装可有效提升放置时间较久的现场微量血痕的检出率和检出时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