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很久以前,有个山羌族的小偷混进王宫,把国王的衣服偷了出来,然后携赃物潜逃。国王震怒,派人四处追查,很快将小偷缉拿归案,带到国王面前。人赃俱获,小偷仍百般抵赖,不承认偷了衣服。国王问道:“你说没偷东西,这包衣服是哪里来的?”小偷说:“是我的祖先留下来的。”国王说:“既然是你家的旧衣物,那你现在穿在身上,让我看看。”小偷从没穿过那些衣服,根本不知,  相似文献   
82.
83.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保障了善意第三人的合法交易权益.但我国《物权法》并未对赃物的善意取得适用问题进行明确规定,这将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善意取得制度的内涵为研究起点,通过对各国相关规定的理解和比较,对赃物在我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构想.  相似文献   
84.
赃物的追缴与善意取得之间的冲突是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域内外立法比较研究,得出我国对赃物应例外适用善意取得并限制条件的结论。  相似文献   
85.
赃物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赃物罪在实践中是一种高发型犯罪。本文从赃物罪的本质、行为对象和主观方面入手,对赃物罪在认定过程中的疑难争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个合理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6.
论司法机关在追赃过程中对善意第三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历来是承认对盗赃物的善意取得制度的,只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对盗赃物即可成立善意取得:其一,作为标的物的盗赃物仅限于因盗窃、抢劫、侵占、抢夺、诈骗而使失主失去占有的动产;其二,第三人取得盗赃物须有偿并且是以交易方式取得;其三,第三人在取得盗赃物时,需不知其为盗赃物即第三人须为善意。所以司法机关在追赃过程中须对善意取得人的合法权益给予保护,那种认为凡盗赃物均“一追到底”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7.
犯罪所的赃物能否善意取得,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共识、结论各异,主要存在承认善意第三人的所有权;否定善意第三人的所有权;补偿善意第三人这三种做法。综合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的规定,应当得出犯罪所得赃物可以善意取得的司法适用结论。  相似文献   
88.
一、基本案情2007年10月28日晚上11时许,犯罪嫌疑人汪某某伙同王某某、刘某某等人窜至松江区洞泾镇砖桥村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攀爬进入厂区,窃得仓库内铜管22箱。在要将赃物装上接应的小货车时,被居住在厂区外的邵某某发现,邵某某拿了一根棍子上前拦阻,汪某某等人趁隙慌忙逃走,只带走了其中的部分赃物。邵某某后来又将遗留的赃物出卖,共得价款8000多元。  相似文献   
89.
善意取得制度作为所有权保护的一种例外,是对无权处分的特别规定,是对所有权效力的一种限制.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善意取得制度是商品交换与权益维护的平衡机制.从现有各国立法来看,对表现为动产的赃物各国或地区有不同的立法案例.从我国的立法及实际国情来看,应更倾向于保护原始所有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90.
一般赃物犯罪立法的频繁变动,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争议和困惑,为了能够有效指导司法实践,有必要对一般赃物犯罪予以讨论分析。本文对一般赃物犯罪的构成、对象及其上游犯罪分别作了详细的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